聚焦未来,守护幼苗——北京市开展儿童残疾筛查康复试点
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与北京市残联联手,决定自2014年4月中旬起,在石景山区和大兴区展开一项重要的儿童健康行动。这一行动旨在针对0-6岁的常住儿童进行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五类残疾的筛查、诊断和康复试点,预计覆盖10万儿童。
这是一项关乎祖国未来的重要举措。我国拥有庞大的0-6岁残疾儿童群体,数量高达167.8万。这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儿童残疾已成为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无疑是预防儿童残疾、减轻残疾程度的关键。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将采用适宜的筛查方法进行初筛。一旦在初筛中发现可疑阳性患儿,将立即转诊至辖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复筛。对于符合转介条件的疑似残疾儿童,将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进行最终的残疾诊断评估。一旦确诊,这些孩子将按照相关要求获得免费的康复和早期干预服务。
此次试点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孩子们提供及时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这不仅为全市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提升我市康复工作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展现了北京市对儿童健康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试点工作的成果,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更多新闻,敬请持续关注。 (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