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工商局对速冻米面制品进行了全面的抽检调查。在这次针对2011年第四季度产品的检测中,发现由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产品——“中华面店西湖棠菜猪肉包”和“猪肉煎饺”存在过氧化值项目不合格的问题。尽管思念食品公司在随后的声明中坚称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且其产品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范围,但这样的回应似乎并未能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即便思念食品声称其产品所有指标均达标,但由于中国食品标准相对于国际标准来说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符合标准”的说法能否真正让消费者信服呢?提高中国食品标准,使其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生产厂家利用标准漏洞,以符合标准的理由来规避产品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超市等销售渠道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更应严格把关,不应轻易接受厂家的说法。否则,一旦有产品被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而超市仍继续销售,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提醒我们,近期被曝光的立顿茶叶事件也是由于“标准不一”引发的争议。商家坚持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企业与标准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显然,这种存在两套“标准”的现象是不合理的,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食品标准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