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征求意见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焦点集中在PM2.5上。这个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的PM2.5,究竟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广西自治区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兰波涛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这一问题。
兰波涛指出,今年的城考将严格按照“十二五”的评分标准来执行,评分更为精细严格。而PM2.5的监测数据将在考核中占据重要位置,获得这一数据的加分将成为各地改善空气质量的有力证明。
PM2.5的来源引人关注。据兰波涛介绍,工厂排放、燃煤以及机动车尾气是其主要的来源。南宁市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企业停产搬迁,南宁市中心城内已基本消除了工业制造企业的污染。经过多年的煤改气工程,快环内的燃煤锅炉已不多见。与工厂和燃煤逐年减少的趋势相比,南宁的机动车数量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其尾放都会产生PM2.5,而柴油车排放的PM2.5更是相对较多。这些汽车尾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还会在特定条件下二次转化为细颗粒物。
眼下,PM2.5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兰波涛表示,目前南宁和柳州已经具备了监测PM2.5的能力,广西其他地市也在逐步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将PM2.5监测列入空气质量考核的评分标准中,无疑将为公众提供一个更为直观、有力的证据,证明当地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这也将促使各地更加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为民众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随着冬季的到来,空气质量的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人们期待着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控制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为这片蓝天绿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