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治病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识,现如今西药因其简便快捷而广受欢迎。中药的独特魅力也让许多人对其情有独钟。要想让中药的疗效发挥到极致,服药的时间可是大有讲究的。那么,何时吃中药效果最佳呢?让我们一同。
1、空腹服
如葛洪所言,“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对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空腹服药可使药效直达病所。尤其在治疗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时,补益方剂及驱虫剂宜空腹服用。清晨未明时、平旦时或饭前服药,均可使药力充分作用于身体。
2、饭后服
对于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可使药性留连于上。《神农本草经》中即指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上部疾病如耳、目、口、鼻等疾病都适宜饭后服药。滋补调摄类的药物及减轻胃肠刺激的药物也宜饭后服用。
3、顿服
“顿服”意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病情较急者,如急性病、传染性疾病等,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
4、睡时服
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宜在睡前服用,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5、不拘时服
对于呕吐、惊厥等急性病及需要煎汤代茶饮的情况,可不定时服用。丹波元胤曾说:“世人服药,多只日间服之,往往夜间不服。”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昼夜服药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
疟疾患者宜在发作前两小时服药。对于服用中药的人来说,了解并遵循这些服药时间的建议,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也要注意一些食疗偏方,如治疗慢性咽炎或脾虚之人应适当食用山楂等。让我们在寻求健康之路上,更加明智地选择中药,享受其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