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探访北京市药检所 目击胶囊检测全过程

在春日的北京,一场关乎药品安全的行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2012年4月23日,位于首都的药企送检的样品包括成品胶囊型药剂和原料胶囊壳。对于成品胶囊型药剂,检测人员需要细心地将胶囊中的药液(粉)去除,然后对胶囊壳进行称重,这一步骤是检测流程中的关键一环。

仅仅两天后的4月25日上午,北京市药监局透露了的行动进展。自行动启动至24日18时,市药监局已经动员了3534人次,对全市的医疗机构、药品批发企业、药店以及胶囊剂型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共有108家北京药企参与了送检。

通过市药监局的渠道,记者了解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市5000多家药店和所有医疗机构涉及的不合格药品已全部下架。对全市所有胶囊剂型的药品抽样检测仍在紧张进行。

北京市药检所,位于新街口东街附近一条深藏功与名的狭长胡同里。最近,这里的一线工作人员正在争分夺秒,全天候24小时不停歇地对这108家药企的胶囊剂型进行技术检验。这是关乎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

药检所办公室副主任吴科春告诉记者,由于任务紧急且繁重,50名一线员工不得不采取三班倒的方式,连轴工作。在实验室里,检验工作被“分摊”在三个主要区域:天平室、微波消解室和测定室。

在天平室,工作人员首先进行胶囊壳的称重,获取基本参数。随后,他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将胶囊进行微波消解。通过高精度的仪器对胶囊中的铬含量进行精确测定。整个过程如同精细的舞蹈,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差错。每个胶囊样品完成所有检测步骤大约需要一天半的时间。这是对技术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