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百姓们有一种习惯,在餐后服药,以此来减轻药物对肠胃可能产生的刺激。医学专家却指出,尽管这种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随着国际护胃日的临近,这个问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在近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术组委员夏志伟在北京主持的一场名为“抗炎镇痛保肠胃”的科普活动中,他详细阐述了这一点。他指出,对于那些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来说,餐后服用确实可以减少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引起的局部刺激。这种局部刺激仅占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的一小部分——仅20%。更大部分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占到了80%,是由于药物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
夏志伟强调,对于大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仅仅依靠餐后服药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严重胃肠道损伤的药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患者可以考虑合并使用消化道的药物来保护胃肠道黏膜。
夏志伟还建议民众在服药前进行胃肠道的安全性评估。他强调,如果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时,应该寻求消化专科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加强胃肠道的安全保护。
在场的专家还详细列举了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的九大高危因素,其中高龄是首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抗凝剂、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酗酒以及吸烟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胃肠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保护好我们的肠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