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中山大学发布IgA肾病重要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布IgA肾病重大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近日公布了关于IgA肾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于亚洲人群,特别是由余学清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了国内二十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以及新加坡的专家,共同完成了一项基于汉族人群的IgA肾病全基因组易感基因筛查研究。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在亚太地区尤为普遍,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高达40%-50%。这种病症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为特点,常常伴随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临床数据显示,约15%-4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由于该病症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因此被归类为多基因遗传病范畴。

余学清教授表示,此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基于迄今为止最大样本的亚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涉及超过一万名受试者,包括4137例IgA肾病患者和7734例健康人群。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和策略,对全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一重要研究不仅验证了欧美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中国人群中IgA肾病独有的两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位于17号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这一发现证明了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影响IgA肾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遗传基因的差异,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巨大。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的后代和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较高。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实现早期诊断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的肾脏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