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老年人的健康警钟
高血压,这一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呢?专家指出,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关键。连续数日多次测量血压,若其中有两次以上超出正常血压范围,即可被确诊为高血压。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是不可或缺的。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高血压进行原发性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并为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血常规检查中,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在急进型高血压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同时伴有畸形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这种现象会使血液粘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并发症如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尿常规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也十分重要。早期患者尿常规一般正常,但当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能出现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随着肾病变的进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特别是24小时尿蛋白超过1g的患者,其预后较差。红细胞和管型的数量也可能增加,主要以透明和颗粒管型为主。
肾功能检查是评估高血压对肾脏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检测,可以了解肾功能的状况。当肌酐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提示肾实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酚红排泄试验、尿素廓清率、内生肌酐廓清率等指标也可能低于正常,进一步揭示肾脏功能的减退。
高血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名词,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身体机能变化。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治疗选择正确的方向。作为中老年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