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国际集团与《壹週刊》的诽谤官司中,毒理学专家William Sawyer的证词成为关键。经过四天的解释,他详细阐述了二噁烷的毒性和影响。控方为了证明霸王洗发水中的二噁烷含量安全,引用了香港的数据,即食水中二噁烷的含量可以达到12.5ppm(百万分之十二)。按照这个标准,香港食水的致癌风险竟然比霸王洗发水高出三倍。
暂委法官陆启康对此提出质疑,是否需要因此引发恐慌。控方回应称,他们的目的并非制造恐慌。Sawyer纠正了控方的说法,他强调香港的数据指出食水中的二噁烷含量实际上是“低于”而非“达到”12.5ppm。这一微妙的差别意义重大。
在法庭上,控方还指出,根据港府的公开资料,香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2012年指引来监测食水质素。这一标准允许食水中含有二噁烷,含量为每公升12.5ppm。控方认为,这一安全水映出报道中提到的洗发水二噁烷含量需要在更严格的10ppm以下标准过于严苛。他们进一步指出,按照Sawyer计算的风险评估方法,香港食水的致癌风险实际上高于霸王洗发水三倍。
控方律师进一步阐述,香港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持续检测食水,结果显示香港食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引,属于世界上最安全的食水之一。他们认为,既然食用水的含量可以达到每公升最高水平的标准,那么作为外用的洗发水的二噁烷含量标准应该相对宽松。对此观点,辩方律师不断强调欧盟、加拿大和澳洲的安全标准更为合理。Sawyer指出这些标准可能基于过时研究制定。他指出近年来二噁烷的测试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如采用更加敏感的雌性小老鼠进行研究。这样的改变意味着旧的安全标准可能不再适用。这一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关于产品安全和标准的讨论和深思。同时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的讨论以确定最安全的产品标准和消费安全保护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