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现代城市的无声警钟
癌症,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头号杀手。在全球的舞台上,中国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数量惊人,高达270万,约占全球总数的20%。当我们面对这一严峻的数字时,我们不禁要问: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因素有哪些呢?专家警告称,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公众对于癌症的错误认知和治疗观念的偏差。
在昨日举行的“广州肿瘤骨转移高峰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首都医科大学的支修益教授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他指出,癌症患者不应过度恐惧这一疾病,我们必须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错误观念。就像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一样,癌症也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疾病,而不是寻求一次性治愈的目标。
支修益教授强调,当癌症发生骨转移时,患者会面临诸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严重的骨骼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骨痛的加剧,患者的抑郁程度也会加深,对癌症的恐惧也会越来越严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药物治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方面如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癌症患者完全有理由摆脱过度的恐惧,实现有尊严的治疗和生活。
支修益教授的话语充满力量:“即使出现了骨转移的患者,生存10年、20年的也大有人在。”他坚定地认为,癌症病人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压制疾病进展,确保生活质量。这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癌症观念,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面对癌症这一现代城市的无声警钟,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科学地看待它。我们要坚信,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有能力与癌症共存,实现有尊严的生活。让我们共同为减少癌症患者的恐惧而努力,树立正确的癌症观念,乐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