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于五月中旬报道了中国首例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的境外输入病例的详细情况。回溯病例感染过程,令人紧张且引人关注。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末,一架承载着国际旅客的航班KQ880从肯尼亚内罗毕起飞,最终抵达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机场。所有旅客都被安排至隔离酒店进行为期十四天的常规医学观察与核酸检测。在这群旅客中,一名年仅二十七岁的中国男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在抵达后的几天内,即四月二十七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令人欣慰的是,该患者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并且在过去的十四天内并未接触过其他新冠肺炎病例。他随即被转运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过严格的基因测序分析,利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对患者的鼻拭子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揭示该患者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12.1。在刺突基因上共检测到33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L452Q和S704L是BA.2.12.1亚谱系的关键位点。这一重要信息被迅速提交至国家基因组数据中心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随着疫情的演变,世界卫生组织在五月四日发出警告,提醒全球密切监测这一新型亚型病毒BA.2.12.1。与其他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相比,BA.2.12.1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据一些研究指出,其传播速度比BA.2还要快上百分之二十三到二十七。这种亚变异传播异常迅速,已经在多个国家引发新一轮疫情,目前至少有十七个国家报告了相关病例。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这一新型毒株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共同应对这场全球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