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人却容易出现倦怠乏力。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提醒我们,秋季进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进补并非随心所欲,必须遵循“五忌三宜”,方可达到养生之目的。
要进补,先需谨记五忌。
一忌无病乱补。过度服用补药,不仅增加经济负担,更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能引发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则易导致发胖及心血管疾病。切勿盲目相信“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认为,非虚症者不宜服用补药。虚症又有阴阳气血之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获补益之效,否则适得其反。
三忌进补必肉。肉类食品虽为滋补佳品,但不易消化吸收,对胃肠功能减退的老人来说,多吃肉类往往不堪重负。肉类消化过程中的副产品,如脂类、糖类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等常见病。在进补的需重视保持大便通畅。
四忌恒“补”不变。长期专服某一种补品,对健康不利。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需求也在变化,因此应全面、系统地调理身体。
五忌越贵越补。进补应根据个人需要和适应症来决定,不应仅凭补品价格来判断其价值。特别是老年人,应以实用和价廉为滋补原则,避免以药代食。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遵循上述五忌的还需做到三宜:
1. 宜食养阴之品。如百合、银耳等,可养阴润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2. 宜练调达情志。秋季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悲忧的情绪,以养肝宁神,调和气血。
3. 宜重视保暖。秋季早晚温差大,需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秋季进补需审慎,遵循“五忌三宜”,方能达到养生之目的。让我们在享受秋风送爽的也关爱自己的身体,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足够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