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目录调价风暴再度来袭,四大类高价药品面临降价压力
据媒体报道,本周将迎来新一轮医保目录药品调价方案的公布。据悉,此次调价的重心落在了抗肿瘤药、免疫调剂类药物、血液制品和消化系统用药四大类高价药品上。这些药品在市场上的定价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成为此次降价的主要目标。
回想起上一轮医保目录药品调价,那是2011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对医保目录内的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调整,重点是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平均降幅达到了惊人的21%,同时取消了20余个品种的单独定价。历史数据显示,本轮调价涉及的抗肿瘤药等品类属于高定价品种,业内预计,此次的降价幅度可能会超过上一轮的平均水平。
公立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控制药价成为了减缓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过快压力的重要策略。在“以药养医”机制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的背景下,医疗机构往往依赖高价药品的销售来支撑医院运营和设备投入。在寻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切实办法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不得不先通过压低药品价格来实现。但在此过程中,必须避免将医保控费压力转嫁到医疗机构再传导到药品企业,从而影响到这些企业的正常发展。
对于药品企业来说,这一轮的价格调整意味着“优胜劣汰”的进程将进一步加速。目前,国内有6000多家药品企业和4900多个GMP生产车间。随着药品价格的不断下调,那些产品线单一、效率和毛利率低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药品价格差异不会完全消除,但价差会逐渐缩小。这样,药效好、质量高的药品将会获得更合理的利润空间,也会鼓励优质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最终,这一系列的调整将有助于改变当前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分布散乱的现状,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