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病房内,医护人员正紧张地对一名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男婴进行检查。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时间是12月13日。新华社对此进行了报道。
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已经采取行动,于12月20日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并且前两批次疫苗流向也已经公布,但公众的担忧并未因此消除。仅仅深圳地区,就有一名新生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68分钟内死亡,这是近一个月来全国发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所有涉案疫苗均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这家企业是国内主要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已全面暂停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
就在事态紧张的深圳,又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12月21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通报,龙岗区南湾医院产科一名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两分钟内出现缺氧病危情况,最终不幸死亡。据南湾医院介绍,这名男婴出生时体重3150g,外观并无异常,但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突发面色绀紫,呼吸不规则。尽管医院立即实施抢救,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据新华社报道,死亡婴儿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妻子入院时的产检一切正常,孩子出生后医生也告知健康状况良好。但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仅几分钟,孩子就突发病情,被通知抢救。医生说孩子肺部大量失血,抢救无效。
这位父亲在医院门口痛苦地表示,妻子被瞒在鼓里,以为孩子只是被转院治疗。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公众对疫苗安全的疑虑再次被引发,涉事批次疫苗流向和批次信息的公开透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调查,希望能尽快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