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进入信息时代辐射真的难以避免吗?

中国的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王仲文对辐射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辐射可以根据能量大小划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尽管这两个术语听起来相似,但它们所涵盖的范围却大不相同。其中,电离辐射的能量远超过电磁辐射。我们身处的环境,就是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

自然界的雷电、静电和地球磁场,乃至人体内部的神经信号传递,都是电磁现象的一部分。除了这些,还有另一种辐射——电离辐射,其频率更高、波长短、能量大,足以改变物体的化学结构。来自太阳发射的宇宙射线和宇宙其他星系的星系射线都含有电离辐射。

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辐射的包围无处不在。家用电器、电力设施、医疗设备以及办公环境中的种种设施,几乎都会产生一定剂量的辐射。手机、电脑、冰箱等日常电器是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据北京邮电大学的吕英华教授介绍,射频系统和雷达监视系统能够产生显著的电磁辐射。而安检机器、X光透视仪等则是生活中常见的电离辐射源。甚至在我们每乘坐一次飞机时,也会接触到一定量的电离辐射。看电视时,我们接触到的也大多是电离辐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接触的建筑材料却是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王仲文指出,中国人每年平均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是2.4至3个毫西弗,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建筑材料中的氡子体。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放射性气体,而氡子体则是氡的子体产物。我们日常接触的泥土、石块等建筑材料中,都含有不同剂量的氡子体。

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下生活、工作或学习的人需要特别警惕。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环境下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人快二十四倍。我们必须对辐射问题保持警惕,尽可能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