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患关系的话题再次牵动社会大众的目光,全国范围内频频曝光的医患纠纷事件,如“弃婴门”、“砍杀门”、“八毛门”等,让医患间的信任危机愈发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生部发布了一份名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的目的在于整合并细化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中的要求与规定,以解决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征求意见稿中对全体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出了基本行为规范,包括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保守医疗秘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等。其中特别强调了医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医师使用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避免过度医疗。也要求护士提高综合素质,尊重、关心并爱护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护士甚至需要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及时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除了对全体从业人员的规范外,这份征求意见稿还对管理人员、医师、护士等六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行为规范。比如管理人员需遵守规定,不得干预和插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和基本建设等工作。医师则需规范行医,因病施治,积极防范和控制医疗责任差错事件。意见稿还要求其他人员如医技人员、药学技术人员等也应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旨在修复因医患纠纷事件而受损的医患关系,重建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任。它不仅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职业行为规范,也为解决医疗服务中的信任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这份规范,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目前,征集意见将于明年1月6日截止。我们期待广大民众和相关行业人士积极参与意见征集,共同为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