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为何4000多次抽检乳制品仍难保“放心奶”?

针对乳制品质量问题的,似乎永无止境。即便经过频繁的抽检,消费者依然对“放心奶”持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担忧。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喝上真正放心的奶呢?业界专家指出,乳品安全的根本在于奶源的质量。

近日,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2011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的情况,这一数字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如此频繁的抽检,为何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

在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年会上,郭本恒表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在硬件配备、管理水平、检测手段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属世界领先水平,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关于“4553次抽检”的言论,却引发了舆论的诸多质疑:如果真的管理先进,为何时不时会出现“质量门”事件?

针对这些质疑,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作出回应。她表示,有关抽检次数多的言论并非抱怨,而是传递两层意思。其一,企业加强自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请消费者理性看待乳制品质量。其二,向乳制品企业传递信心,鼓舞大家不要失去信心。

龚妍奇进一步指出,中国乳制品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奶源建设未能跟上消费和加工的发展步伐。要想提升奶源质量,需要兴建规模化的牧场,采用更先进的饲养方式。简单来说,乳制品企业需在牧场上投入更多资金。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此次年会上也表示,我国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那么,是检测标准过低,还是检测存在漏洞?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标准落后以及企业利用检测漏洞是导致乳制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原料奶为例,国际标凈中包括“体细胞”标准,这是判断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我国标准中却未被纳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喝上安全、放心的乳制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