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内外科技巨头如小米、中兴、谷歌、苹果等都纷纷进军这一领域。智能手环、谷歌眼镜和苹果iWatch等产品的涌现,不仅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好奇:是什么样的技术让这些穿戴设备实现健康监测、信息交换和隐私保护等诸多功能的呢?
让我们先从智能手环说起。智能手环的流行,让每个人都仿佛拥有一个全天候的健康与运动顾问。以咕咚手环为例,除了运动和睡眠监测、智能提醒等常规功能外,它还能通过专门的APP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为用户提供更多基于数据的服务。据咕咚运营总监梁昀介绍,这款手环搭载的APP已有超过两千万用户。
智能手环的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关键在于其内置的重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智能手机中也有应用。它通过感知人的运动动作来获取基础数据,再结合用户个人的身体体征信息,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通过特定的算法,得出个性化的监测数据,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
睡眠监测也是通过重力传感器技术实现的。人的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动眼期(REM)。虽然重力加速传感器不能直接探测脑电波,但它可以通过感知人在睡眠中的动作幅度和频率来判断睡眠的阶段。而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容易被唤醒,因此智能手环通常配备在此阶段唤醒用户的闹钟功能。梁昀表示,如果在快速动眼期被唤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获得更好的睡眠效果。
智能可穿戴设备这把“火”已经从国外烧到了国内,让2014年成为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无论是业界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可穿戴产品。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可穿戴设备,我们不禁期待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让生活更加便捷、健康、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