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是一种长期营养缺乏导致的慢性疾病。由于摄入不足或身体无法充分吸收利用营养,导致无法维持正常代谢,严重时甚至需要消耗自身组织以维持生命活动。营养不良通常表现为体重不增或下降、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也可能导致全身各系统功能出现紊乱。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较为常见,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有所下降,目前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
类似于中医的“疳证”,营养不良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对于这一病症,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辨证施治。
一、疳气证
患者表现出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等症状。大便有时干稀不调,精神不振且容易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这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初期。治疗方法主要是调和脾胃,益气助运,常用的药物组合是资生健脾丸。如果伴有黄芪、防风益气固表的症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药物。如果大便干燥,可以加入决明子、全瓜蒌来润肠通便。
二、疳积证
患者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至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他们可能表现出烦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等特征,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可能有虫。或者出现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的现象。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这多见于营养不良的中期。治疗方法为清疳理脾、行气和胃,常用的药物组合是消疳理脾汤和肥儿丸。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的治疗方法。
三、干疳证
在营养不良的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极度消瘦、皮包骨头、皮肤干枯有皱纹等症状。他们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等现象。有时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治疗方法是补益气血、调和脾胃,常用的药物组合是八珍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适当调整药物组合。
还有一些经验方和适宜技术可以用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例如,验方一中的胡黄连粉和鸡内金粉混合均匀,适用于疳证纳差、性情急躁等胃强脾弱证。还有针灸法和推拿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针灸法包括体针和点刺取穴四缝等。推拿法包括多种手法,如补脾土、揉中脘等。
营养不良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各种辅助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中医调理儿童营养不良,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针对体虚脾弱的情况,首要任务是补脾胃。通过揉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能有效改善脾弱现象。若孩子出现其他兼症,如眼眵增多、口舌生疮等,加重对应节段的提捏按压会有显著效果。每日一次,持续一周为一疗程,可进行两到三个疗程。
方法二则注重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等步骤,以健运脾胃为主要功能。还有运土入水、揉阴陵泉、足三里等动作,以及推板门、揉腹摩脐等方法,以达到消补兼施的目的。
割治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双手大鱼际中部进行割治,局部消毒后,用手术刀切开约0.5厘米、深约0.3厘米的切口,挤出特定脂状物。这一方法能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
敷贴法则是将木香、陈皮、莱菔子等药物研成细末,与麻油或凡士林调拌后外敷于中脘穴。
捏脊法是通过捏脊的方式,重点提大椎、脾俞、胃俞等穴位。根据不同症状,还可以重提其他相关穴位。但请注意,背脊部有皮肤感染或出血的孩子不宜使用此方法。
中成药疳积散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每次0.9克,每日两次,三岁以内的孩子用量需酌情减少。
以上就是自闭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内容。这些治疗方法既深入又生动,相信对于你和你的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选择适合的中医治疗方法,让孩子在温和的方式下恢复健康,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