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济吉特·策棱(公元1672年\~公元1750年),他是前期的重要将领,出身于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嫡裔博尔济吉特氏。他的一生充满荣誉和英勇事迹。
公元1692年,他的祖父丹律携他自塔米尔投归清朝。康熙皇帝对这位年轻人的才华和决心印象深刻,授予他轻骑都尉的职位,并让他留在京师学习。康熙皇帝不仅将他的属部划入察哈尔镶黄旗,还在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将皇十女指婚给他,使他成为和硕额驸,赐贝子品级。策棱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策棱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位富有策略的指挥官。他在多次与准噶尔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阿尔泰和楚库河的战斗中。他成功地击败了入侵的准噶尔兵,与俄罗斯使节萨瓦立石定界签订《楚库河条约》,并在鄂登楚勒取得大捷。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多次获得晋升,最终被封为和硕亲王,赐银万两,并授予喀尔喀大札萨克。他的军事才能和对边境安全的贡献使他受到清朝的高度赞誉和尊重。
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策棱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在漠北驻防多年,对北方边境的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曾祖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孙图蒙肯,对黄教的复兴有着重要影响,西藏赐号赛音诺颜给他。策棱是纳木扎勒的儿子,他的家族背景也为他的成就增添了色彩。
在军事方面,策棱不仅常年从军、熟悉山川地理,还暗地里训练军队、培养猛士数千。他对喀尔喀部多次被准噶尔部欺凌的事非常愤怒,因此严格规范自己的军队,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称雄漠北。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他成为清朝的重要将领,多次参与重大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
博尔济吉特·策棱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英勇的战士和富有策略的指挥官。他对清朝的忠诚、对北方边境安全的贡献以及他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成就将永远被铭记。策棱因功高被雍正帝封为和硕亲王,并赏赐白金一万两,后又授予他喀尔喀大札萨克的职务。
雍正十年(1732年),策棱与将军塔尔岱青一同前往本博图山对抗准噶尔军队。当策棱率军赶到时,准噶尔军队已经侵扰克尔森齐老,并分兵侵袭塔密尔,掠走了策棱的两个儿子和所部牲畜。策棱迅速反应,派遣小策凌敦多布前去救援,同时亲率大军回击准噶尔军。在激战中,策棱展现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多次击败准噶尔军,斩首万余,并俘获大量牲畜和军械。
随后,策棱继续与准噶尔军交战,并在一次战斗中,利用伏兵战术,将准噶尔军逼至绝境。顺承郡王锡保向朝廷告捷,为策棱请功。雍正帝非常高兴,赐给策棱“超勇”称号,并赐予黄带。雍正帝还赏赐给策棱大量马匹、牛羊、白金,并赈济因战乱而无家可归的部众。同年,策棱晋封为固伦额驸,当时纯悫公主已经去世,雍正帝追赠她为固伦长公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策棱继续为清廷效力,被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进驻科布多,并担任盟长。雍正帝非常信赖他,多次征询他的意见。策棱也不负众望,为准噶尔与喀尔喀的边界划分提出合理建议,最终使准噶尔同意以阿尔泰山为界。乾隆帝也赏识他的才能与忠诚,让他率领喀尔喀兵进驻乌里雅苏台,并分兵驻防鄂尔坤。乾隆帝关注策棱的母亲,将她放归西北,并赐白金进行安置。
策棱的威名远播,准噶尔部对他十分忌惮。在商议决定准噶尔牧区不能越过阿尔泰山梁的事情时,准噶尔部最终同意了策棱的提议。乾隆帝对策棱的忠义大加赞赏,封他的儿子成衮扎布为世子。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命策棱勘定喀尔喀各部的游牧界限,确保他们不越过扎布堪、齐克慎、哈萨克图、库克岭等地。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由于策棱年事已高,乾隆帝命令他移军驻扎塔密尔。在那里,策棱得以安享晚年时光的同时继续为清廷守护边疆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策棱的生命之光逐渐黯淡。那时,乾隆帝闻讯后立刻召见其世子车布登扎布,命其前往侍奉患病的策棱。派遣侍卫德山等人前去慰问,以示朝廷的关怀。不久后策棱还是离世了,享年七十八岁。
策棱的遗言透露出他对纯悫公主深深的眷恋,他请求与心爱的公主合葬。这一消息传至京师,乾隆帝为之震动,亲自驾临葬礼现场以表哀悼。他不仅亲自祭奠,更是下令策棱配享太庙,赐予谥号"襄",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
乾隆帝心中的悲痛无法言表,他为策棱御制诗歌以示哀挽。这些诗歌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策棱的敬仰与怀念。诗歌流传至今,仍然感动着人们的心灵。
策棱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逝去,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他的事迹,如同那个时代的璀璨明珠,永远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人永远的楷模。
每当提及策棱,人们总会想起那个辉煌的时代,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他的生活历程,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大清王朝的辉煌与荣耀。他的离世,无疑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他的精神与功绩,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如今,我们回顾历史,总会为策棱的英勇事迹而感叹。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而他的离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坚定地走好我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