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调查:八成人不知奶粉不能做广告

去年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出生仅10天的新生儿,在食用美赞臣奶粉后患上重病,疑似因罕见的细菌感染导致死亡。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敲响了警钟。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高达150万婴儿因非母乳喂养而直接死亡。在中国,这一问题同样严峻。根据联合国儿基会与部分媒体进行的调查,中国六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比例竟然不足50%,与二十年前我国加入《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时相比,这一数字并未有所提升,与承诺达到的国际标准存在着30%的差距。

在母乳替代品市场的问题时,我们发现一些奶粉生产商在标签设计上存在争议。按照国际准则《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的规定,标签应提供关于产品正确使用的必要信息,而不是用于阻止母乳喂养。配方奶粉的标签上应该有清晰、明显的文字说明,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在我国市场上的一些奶粉品牌,其标签设计却未能充分遵循这一准则。

以雀巢为例,其婴儿配方奶粉的标签上虽然有一些关于母乳喂养优越性的文字描述,但这些内容并未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按照相关国际国内准则的要求,最显眼的应该是“母乳是婴幼儿最佳选择”的提示语,类似于盒上的健康警示。在实际的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奶粉的标签上的这部分提示语却被遮掩或者置于不起眼的位置。更有甚者,一些奶粉罐上甚至完全看不到这样的警示语。

除了标签问题,我们还发现母乳替代品在宣传和推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保健机构被明确禁止作为宣传和推销婴儿配方奶粉的场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商家却通过其他手段获取消费者信息并进行推销。小王是一位刚产下婴儿的母亲,她向记者反映,她在产后不久就接到了推销婴幼儿奶粉的电话。这些商家往往打着育儿专家的旗号,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商家通过免费赠送样品等方式渗透进每个环节,包括婴儿接种疫苗的诊所和定期体检的医院等。这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严重影响了母乳喂养的推广和普及。

针对上述问题,中消协也曾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婴儿母亲在怀孕或哺乳期间收到过母乳代用品或其他相关资料;超过四成的母亲遇到过奶粉厂家代表推销奶粉的情况;两成多的母亲遇到过医务人员推荐奶粉的情况。这些问题无疑给母乳喂养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去解决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倡导健康科学的育儿理念。超市促销策略误导孕妇,八成消费者未知婴儿奶粉广告禁令

在国际准则下,《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为我们设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该准则明确指出,针对母乳替代品,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促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样品提供、优惠销售、产品展示、打折票券、额外奖励、特价销售以及捆绑销售。任何关于母乳替代品的广告或宣传资料,都不应使用任何形式的媒介向公众推销。

在我国,《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似乎并未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例如,孙格格的母亲,她奶水充足,却选择购买国外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她认为这些奶粉含有母乳不具备的营养因子。育儿专家的观点却与此相反,他们认为任何合成奶粉都无法与母乳相比。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孙格格的母亲透露,在怀孕初期去超市时,曾受到奶品商家的误导。商家不仅提供了宣传单,还以优惠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奶粉,如买奶粉赠送奶瓶或雨伞。这反映出我国许多母亲因为不了解《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的内容,很容易受到奶粉公司各种促销活动的影响。

不仅如此,一项由中消协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的人根本不知奶粉不能做广告。在央视的几个频道,我们甚至可以随意捕捉到儿童配方奶粉的广告,如贝因美、雀巢、惠氏、能恩等。这些广告无处不在,显然违反了相关规定。

对于这种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正成为奶粉公司的主战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正确的指导,许多母亲无法分辨混合喂养和配方奶粉喂养的潜在危险,很容易受到各种促销手段的影响。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了解相关规定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相关规定,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毕竟,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任何替代品都无法与之相比。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