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水源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饮用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单一水源供给形式,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这一现象在南方地区尤为普遍,特别是在河道型水源地中,水质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对于城市而言,“水源有保障则民心安”。目前我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河道型水源地供水量占比近50%,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将直接影响到数百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江河湖渠的水源污染到高速公路上的事故,都可能对饮用水源地造成威胁。监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形势不容乐观。
江苏省作为长江水的重要受益地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饮用水整体质量有所改观,但由于营养富华、过度污染等原因,前景堪忧。长江和淮河进入江苏都是尾水,随着产业转移和上游新建化工园区,黄金水道危险品运输量加大,污水排放对饮用水源构成极大威胁。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表示,当前我国水源地污染问题严重,水质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全国城镇中,有近一半的人口所饮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不合格的水源地主集中在河道型和地下水水源地。河道型水源地的污染问题在南方地区尤为突出。
经济发展的冲动使得水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污水排放对饮用水源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江苏省为例,由于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全省总体水质逐年变差。虽然江苏在应对水源危机方面付出了努力,但仍有一些突发性事件对水源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源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水源地的长期过度利用。类似的问题在全国许多省份也可能在未来五年或十年内出现。对此现状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然而专家们认为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地方在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应更加重视水源地的保护避免等到无水可用时才去重视否则付出的代价将更为巨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水源调度的策略以提高饮用水安全系数。例如无锡市结束了太湖水作为单一水源的历史实现了长江引水工程为城市供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应对突发的水污染事件还可以提高饮用水的整体质量保障民众的饮水安全。面对水源污染的挑战我们应积极推动多元供水策略的实施确保每一座城市都能拥有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绵阳水务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叶建宏指出,近期的污染事件推动了绵阳第二水源建设的步伐。选址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目前正处在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关键阶段。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处长胡波坦言,北京的做法虽属迫不得已,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提高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为了应对水资源紧张形势,北京不断拓宽找水视野,形成了多元化的水源格局。目前,北京的水源包括密云水库的本地地表水、张坊应急水源地的本地地下水以及从河北等地调入的地表水等共9种。
回溯至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市的备用水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实施了外流域调水工程,但由于水中化学成分的改变,打破了供水管网平衡,导致管垢钝化层被破坏,进而造成铁释放,致使城区北部等居民小区自来水出现浑浊、发黄、有异味等问题。尽管当时北京市水务局承认未能提前准备相应对策,但他们通过快速调整策略,确保了北京每个家庭的用水安全。
此次事件后,北京对于供水安全更加重视。无论是当前的供水形式还是将来的南水北调,北京都在源头设置了中试基地,中途加强了管理和监测以防患未然。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无法绝对保证人为原因或意外因素造成的渠道污染不会影响供水安全。饮用水的预案不断朝着更为切实可行方向发展,应急处理以“互联互通,互为备用”为原则。
业内专家指出,缺乏好的生态基础,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当前,我国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正严重考验的决策能力。尽管有些城市在努力弥补过去的失误,但绝大部分城市在备用水源储备、应急供水设备储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些城市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缺乏及时反应的监测系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华北地区多数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羡慕南方城市丰富的水资源。南方城市也应该意识到,既有地表水源又有地下水源可以大大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系数。一些基层认为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从而不愿投入。
据了解,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的成本很高,仅打井费用就很高,加上日常维护和人工支出,年均费用更为可观。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还涉及水质监测和应急系统建设、水工程生态调度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国家层面缺乏协调一致的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的问题,王浩院士建议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体系,包括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应急监测系统等。他还强调应以水功能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切实保护和管理饮用水水源地。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发布、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以及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制度的制定也是重要的措施。
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