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多个丑闻洋奶粉“洗白上岸”重获入华许可

在2014年5月30日这一天,被业内誉为“史上最严格”的乳粉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圆满落幕。经过严格的审查,国外有49家工厂的115个品牌婴幼儿乳粉成功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许可。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备受争议甚至曾陷入丑闻的乳粉品牌也成功获得了准入资格。其中,新西兰善腾集团——世界三大洋乳粉代加工厂之一也赫然在列。该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采用贴牌方式运营。而曾被央视曝光的“纽贝贝”牌婴幼儿乳粉,其总代理地址竟然是一家修车厂。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审查结果,国内共有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通过了重新许可。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数量达到了51家。这一切成果,源于2013年12月16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这份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乳粉新规,为乳粉行业设定了极高的生产标准。

半年过去了,这场被冠以“最高门槛”的审查结果真的能够确保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吗?在这一大名单中,黑龙江和陕西成为最大的赢家,通过的企业数量最多。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在发布会上表示,各省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审核过程中严格许可把关,确保了换证审查工作质量。

在审查过程中,一些企业因为不符合许可条件而需要停产整改,有的企业则选择退出。最终,在国内原有的133家乳粉企业中,82家企业获得了通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同一品牌的乳粉可能有多个生产工厂,因此并非所有品牌的所有生产工厂都获得了许可。例如,伊利集团的部分工厂并未出现在这份名单上,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但伊利集团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除了未申请和无需申请的工厂外,生产婴幼儿乳粉的其他工厂都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本次整改已经拉开了中国乳粉行业改革的大幕。他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一些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将会退出市场。乳业专家雷永军表示,新的审查细则要求企业建立从原辅料、生产过程、产品检验到销售的记录制度,实现可追溯,从制度上倒逼企业进行改革,更加细化行业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整改所花费的34亿费用并不会“转嫁”给消费者。宋亮表示,这次整改对婴幼儿乳粉行业产生了重大变革,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像婴幼儿乳粉行业一样被审查得如此彻底。通过这次整改,中国乳粉行业将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乳制品。乳企积极投入自查整改,保障生产许可证集中审查顺利通过

近日,乳制品行业迎来了一次生产许可证集中审查。在这一关键时刻,各大乳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以赴参与自查和整改工作。据统计,此次审查过程中,乳企投入资金高达34.4亿元,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巨大的投入力度。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透露,该公司共有6个工厂顺利通过审核,并投入资金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贝因美也积极投入大量资金,主要用于厂房改造、检验设备的升级等,以确保顺利拿到生产资质。面对巨额投入,乳企们纷纷表示,绝不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马纯良认为,经过严格的生产许可再审查,国产乳粉配方数量已经大幅减少,这有助于改变产品配方过滥的现状。随着企业加大对销售的管理力度,未来产品售价将逐渐趋于合理,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监管新规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乳粉质量,恢复消费者对于国产乳粉的信心。

与此国内乳企面临着奶源和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企业需要加强奶源建设,实现自给自足。宋亮表示,随着新规的实施,乳粉配方的强制管理、奶源质量监管加强以及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等措施,将进一步提升乳粉质量。这将让中国消费者看到国产乳粉的优势,恢复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除了国内企业的努力,质检总局也公布了进口乳粉品牌的审核结果。在获得认证的115个进口品牌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外资品牌外,还有一些曾经的代工品牌和国内贸易商注册的品牌也获得了许可证。其中,新西兰善腾集团等代工企业的“洗白上岸”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一些有争议的甚至曾有丑闻的品牌进入市场,但宋亮表示,没有实力的品牌终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在这一变革之际,伊利、蒙牛等大企业也在积极扩建产能。近九成进口婴幼儿乳粉品牌被挡在了国门之外,这个关系着下一代健康的产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期待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更是合理价格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总体而言,此次生产许可证集中审查是乳制品行业的一次重要洗礼。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国家的严格监管,相信国产乳粉将逐渐走出低谷,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和信心。近年来,一些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和国外品牌的产品价格几乎不相上下。对于这一现象,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反映出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渠道的费用确实偏高。 国家对于乳业市场的审视与期望,是希望老百姓能够真正得到实惠,而居高不下的乳粉价格必须回归理性的市场。对此,市场专家雷永军透露,中国乳粉之所以成为全球价格最高的乳粉,与当下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消费者的恐惧心理使得他们误认为“高价等同于高品质”,从而对中国本土乳粉缺乏信任,盲目追求国外品牌。另一方面,企业在销售渠道上的投入过大,导致一些品牌不得不选择高端路线。要让中国婴幼儿乳粉市场回归合理、理性和受人尊重的状态,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 姜毓君认为,从多个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消费者应该放心选择国产乳粉。事实上,国产乳粉正在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行业专家宋亮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乳粉高价时代终将结束。国内各大企业的财报显示,无论是伊利、蒙牛还是飞鹤、贝因美等都在扩大产能。经过这一轮整顿,国产乳粉与外资乳粉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当整个产能释放后,供需比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必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跟不上节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将回到同一起跑线,整个行业将呈现健康、良性的竞争格局。 这一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合理的价格。对于国内乳粉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我们相信,在国家的引导和支持下,国内乳粉企业一定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实现自我超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实惠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相关新闻:

随着国内乳业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开始涉足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领域。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此次国家对乳业市场的整顿和调整,将为国内乳粉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