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关于毒胶囊的出现引发了民众对药品安全的广泛关注。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全国范围内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名单,共有254家企业的669批次胶囊剂药品存在铬含量超标问题。
公告详细披露了抽检情况,此次抽样检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1993家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截至5月24日,共抽检了4月30日前生产的胶囊剂药品11561批次。其中,铬含量合格的产品为10892批次,占94.2%,而不合格产品为669批次,占5.8%。这些不合格产品来自于存在问题的254家生产企业,占到了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此次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果断措施。要求各地对铬超标的药品立即组织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对生产这些药品的其他批次胶囊剂药品实行批批检验,合格的可以继续销售,不合格的则立即下架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5月1日后新上市的胶囊剂药品,也实行了铬限量批批检验,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国家药典标准规定的铬含量限量值为百万分之二,这是为了严格禁止用皮革制造药用胶囊。此次查处的胶囊剂药品铬超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胶囊生产企业违法购买和使用由皮革生产的明胶制造药用胶囊,并将之出售给药品生产企业。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使用不合格辅料生产劣药。
对于上述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要求各地尽快查清问题企业的违法事实,并根据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目前,各地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还有7家企业的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被吊销,13家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在案件查处中,还发现一些企业未经许可非法生产销售药用明胶和胶囊,有关部门也已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打击。
相关报道: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部分省份(区、市)铬超标产品批次名单。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于中国的一些西部地区。详细生产企业名称、药品名称和生产批号信息如下:
西部地区:
重庆: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重庆泰平药业的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
四川:成都川力制药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四川蜀中制药的胶体果胶铋胶囊和诺氟沙星胶囊等。
贵州:贵州安华药业的银黄胶囊、贵州润丰制药的复肾宁胶囊等。
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涉及。
中部地区也有一些药品被抽检,如山西的天源制药的氨咖黄敏胶囊、吉林的修正药业集团的胃康灵胶囊等。
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等地也有部分药品被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西藏、宁夏等地的抽检全部合格。
这份名单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要关注生产批号和日期,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涉及的企业,也需要加强自我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此次公布的名单详细信息可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希望广大消费者购买药品时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健康。在《中国药典》2010版颁布之前生产的胶囊剂药品,其铬含量超过既定标准的,各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已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召回这些药品。对于这一行为,展现出高度的理解和宽容,决定不对这些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这些企业展现出的责任感和诚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面临挑战和压力的时刻,他们选择了以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积极采取行动,确保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赢得了的尊重。
目前,针对个别批次铬含量超标的产品,正在进行全面复验。我们深知,任何产品的质量问题都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于任何一批次的药品,我们都必须持严谨、负责的态度。复验的结果如果与已发布的结果存在出入,我们将坚决以复验后公布的结果为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在这个问题上,和企业都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的诚信和责任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而的公正和透明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我们呼吁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都要以消费者的健康为最高宗旨,严格遵守药品生产标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我们也呼吁消费者保持信心,相信和企业在保障药品质量方面的决心和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