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80%慢性病因长期饮用不洁水 饮用水冲刺新国标

新修订的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将于两个月后面临全面强制执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标准“基本等同于美国环保部制定的美国国标”。这一新国标被视为我国饮用水安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自建国以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经历了五次修订。现行的国家标准GB 5749-2006是我们当前执行的版本,它是在对旧版标准GB 5749-85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更新。旧版标准共有35项指标,其中仅有四项是有机指标,这反映了当时水污染主要是无机污染的现实。

随着自然环境和污染物种类的变迁,这些指标必须得到调整。在2006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新的国标GB 5749-2006,总指标数从35项增加到了106项。新标准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部分指标的最后实施期限为2012年7月1日。如今,距离这个最后期限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

在全球范围内,有80%的慢性疾病是由长期饮用不洁水引起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饮用水的高水质标准,人们普遍习惯生饮冷水。而中国由于水质标准相对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将水煮沸后饮用。对于自来水是否可以直接饮用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尽管自来水公司会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处理,但由于中国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的大量增加,常规的净化消毒手段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所有有害物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饮用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水质卫生,还要求水质安全。中国目前的水源安全现状已经与经济大环境和公众要求不相吻合。除了难以应对微污染水源水的问题外,中国还面临着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频发,这对供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中国近年来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新国标在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定了生活用水应符合的标准以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与其他国家的饮用水标准相比,新国标是由多个部门的专家组成的研讨组参照美、日、俄等国标准而制定的。对于这一新国标,国内的水务企业持谨慎态度。北京市水务局以及上海自来水厂、深圳水务集团等企业都未接受采访或评价这一标准。一位佛山水务集团的高级工程师表示,除非有当地市或办公室的专门指派,否则企业不会随便回应这一问题。一些专家对新国标的全面执行表示担忧,认为全国可能有一些水厂难以达标。甚至有专家表示,“完全达到新标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国标全面强制执行期,水务企业需要做的是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确保供水安全。同时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自来水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公众饮水的安全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关于新国标实施与自来水企业面临的挑战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主任许海梁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张红武均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达了对新国标实施的担忧。尽管新国标自2007年起实施,已有5年过渡期,但众多自来水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维护等方面仍需做出重大调整,面临水源和水道两大关键问题。

水源问题尤为突出。环保部发布的报告指出,全国地表水有13项指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总磷、氨氮等超标断面占比较大。对此,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艺提出,德国对水源地水质的保护做法值得借鉴。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则强调,饮用水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对不同水源进行分类管理。

除了水源问题,水道输送同样关键。美的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9亿人群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这其中既包含水源污染,也包括管道输送问题。自来水的输送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尤其是一些老旧管网,如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诸多城市,管道老化严重,容易引入杂质。

面对这些挑战,新国标实施后的改造资金成为一大难题。尽管已拨款并启动部分改造项目,但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在我国,水价决策权在市一级的人民和物价局,而自来水价格长期不到位导致供水企业亏损严重。随着水标准的提高,水务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和改造成本也大幅增加,这使得许多自来水企业负担沉重。

诸多专家和水务企业认为,提高水价以补偿成本已是大势所趋。但这一决策需谨慎,因为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人均供水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如此,国务院还是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应对这一问题。规定到2030年,全国用水量要得到有效控制。

面对这些挑战,自来水企业需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质,确保供水安全。、企业和公众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改善供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未来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必定能够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喝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水资源的未来挑战与策略调整

面对日益增长的水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据可靠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用水量已达到惊人的5965亿立方米,预示着未来二十年,我们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的增速在每年0.8%以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价格杠杆来抑制需求并鼓励节水。

张红武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水价并未起到应有的杠杆作用,必须进行调整。这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关乎民生。”的确,当前的水价调整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然而如何调整却是一大挑战。在物价高涨、企业税负重的背景下,任何一种资源价格改革都需要谨慎行事。

未来,我国的一些重点城市的水价涨幅预计每年会超过5%,但实际的涨价并不会每年实施,可能采取数年调整一次的方式,逐步达到这个平均值。每一次的水价调整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听证会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张红武指出,当前百姓对涨价极为敏感,尤其是在物价应开始回落的时节,水价提升变得更为困难。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水价呢?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自来水价格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仅为1.5%,远低于全球平均的3-5%。对此,专家们建议可以借鉴居民电价改革的经验,实行阶梯制水价,并从大城市开始逐步推广。

尽管有专家多年来呼吁民营资本进入水务等公共服务领域,但自来水行业的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使得民营资本更倾向于投入见效快的行业。目前,国内自来水公司的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在这个领域的投入仍然有限。

新国标的实施会对水务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张红武分析认为,标准制定者会考虑多方面的利益,新标准的实施将会规范很多方面,尤其是企业层面的操作。虽然新国标可能会增加自来水企业的支出,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经营状况会恶化。这个行业由于其地域性和条件性的特殊性,很难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我国的水务企业如首创股份、洪城水业、重庆水务、江南水务等都在观望阶段,等待新国标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新国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面对水资源的挑战,我们需要寻找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应对,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