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期间,吃营养餐与塑身并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在家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假期,体重也悄无声息地增长。随着多地逐步复工复产,我们仍需要关注如何在家吃得营养、运动得当,以维持健康的体态。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了辽宁省营养师协会秘书长、中国注册营养师左晓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左晓晶强调,防疫期间,饮食应以控制摄入总量为前提,保证充足营养。
在主食方面,左晓晶建议将精细的“细粮”替换为“粗粮”。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和B族等营养素丰富,饱腹感更强,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小米、玉米面、燕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优质蛋白质是提升免疫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左晓晶提醒,每日需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她推荐多吃牛羊肉、鱼虾、鸡蛋和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吃瘦肉有益于减脂。
蔬菜水果在瘦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晓晶建议每天摄取大量蔬菜,最好达到1斤以上,并包含半斤深色蔬菜。适量吃水果,每日摄取250-300克即可。
除了饮食调整,运动也是关键。左晓晶表示,在宅家期间,可以选择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运动,每日累计运动一个小时。她建议使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比如在工作间隙、休息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同样可以达到减脂塑形的效果。
左晓晶还建议采用“彩虹餐”饮食法,即在烹饪中多放杂粮、增加菜的颜色和种类,使饮食更加均衡、营养更加丰富。她推荐了211饮食法,即将餐盘分为4份,其中2份为主食,1份为蛋白质,1份为蔬菜水果。每一份的总量达到食用者拳头大小即可。
居家防疫期间,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量的运动,我们可以实现吃营养餐与塑身并重。左晓晶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让我们在防疫的也能保持健康的体态。当前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问题。长时间宅在家中不仅可能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还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保持适度的锻炼和均衡的饮食变得尤为重要。
成都体育学院的廖远朋教授强调,无论平时是否有锻炼习惯,居家期间都不能停止运动。科学适度的锻炼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对改善情绪也有显著效果。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居家健身小妙招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拉伸、弹力带练习等,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方式。
对于居家健身的具体操作,国家体育总局的徐建方主任给出了详细的建议。他提倡以拉伸、核心力量、小哑铃等练习为主,每日进行室内通风,运动时间以积累一到两个小时为宜。健身要注意控制运动量,过量运动反而会降低免疫力。对于刚开始锻炼的人,每次运动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碎片化运动也是有益的。
国家体育总局的助理研究员冯强特别提到,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6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应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增加居家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南京市妇幼院营养科的戴永梅主任指出,抵抗病毒应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是补充各类营养素的最佳途径。她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食物多样化、优质蛋白质摄入、荤素合理搭配以及足量饮水等方式来提升免疫力。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特殊群体,都应注重居家锻炼和均衡饮食,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记者 茹希佳与丁煜轩报道)
在疫情的阴霾下,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追求健康的脚步却不能因此停滞。
我姐姐最近与我分享了她女儿的故事,一个关于孕期女性在疫情期间如何调整生活态度的故事。我的外甥女,一直保持对健康生活的热爱,无论是饮食还是运动,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划。但疫情的来临,让她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
疫情初期,外甥女对不能外出散步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情绪一度低落。随着疫情的发展,她的心理负担加重,对健康的担忧从自身延伸到全家。但家人通过美食的力量,逐渐稳定了她的情绪。
正如许多孕期女性所经历的一样,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吃吃睡睡,营养多而运动少,让外甥女的体重迅速上升。孕期的体重增长过快,不仅影响身材,更可能对分娩带来困扰。
每次陪女儿去做孕检的大姐说,医生特别关注孕妇的体重和情绪变化,建议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要控制体重。孕妇学校寄来的手册和光盘为外甥女提供了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现在,外甥女严格按照手册和光盘的指导进行孕妇体操和瑜伽的练习,一日三餐也按照营养指导进行合理搭配。疫情的恐慌和盲目逐渐转化为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建立。
疫情让我们恐慌、焦虑,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模式,甚至破坏了一些人的健康生活习惯。但正如一位病毒专家所说,事件是不确定的,预防措施是确定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和良好心态就是最好的疫情防控。
尽管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我们追求健康的心却从未走远。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如科学饮食、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这些都是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的有效方法。让我们在疫情的阴影下,依然坚定追求健康的信念,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