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境外机构连续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中国对海外

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透露,9月份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托管面额增至25960.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惊人的44.66%,相较于去年末更是上涨了38.31%。这是境外机构连续第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呈现出节节攀升的态势。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债券收益率及市场稳定性的吸引力。

随着中国的财政部于10月14日发行了6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订单规模达到了发行量的4.7倍,所有期限的债券均实现了较高的新发行溢价。这充分展示了在全球低收益率环境下,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强劲需求。《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国际资本,得益于其稳定的投资级信用评级。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和股票的净增持规模达到729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标的结构稳定,主要以境内非金融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发行的债券为主,与国际主要市场中的外资投资标的结构保持一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长期债券日益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

国际投资者之所以格外青睐中国债券,背后有两大主要动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复苏充满期待。随着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增长由负转正,尤其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其次是持续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债券回报率相对较高且债券违约风险较低,这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认可。

汇丰银行表示,尽管今年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遭遇资本外流,但中国资本市场依然能够吸引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流入,这充分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以及中国债券收益率和市场的稳定性。与此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供应机构纷纷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流指数,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例如瑞银集团增持其在内地的合资券商股权,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中两家已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进一步深化开放充满期待。

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本·鲍威尔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已经出现。与此渣打银行也表示看好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推出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这也吸引了大量外资机构抢滩中国市场。展望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投资目的地。近日,《金融时报》报道了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巨头们正在积极布局中国的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业。他们瞄准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巨大潜力,意图在这片热土上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些金融机构深知,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掌握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至关重要。

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里奥·范霍夫指出,随着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和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国际投资者正逐步将人民币债券视为一种独立的避险资产进行战略配置。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更是他们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布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投资机会不容任何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忽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看好,是他们持续增持中国债券的根本动力。这种信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稳定的增长预期。

英国蓝色港湾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卡斯帕·亨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积极乐观,复苏势头比其他国家更为强劲。”他的话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广泛看好和高度评价。

在克之看来,海外投资者增加对中国债券的投资是一种双赢的举措。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帮助海外投资者分散风险,将资金投向安全且回报较高的资产。他进一步表示:“随着人民币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我预期人民币将成为更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

范霍夫教授认为,国际机构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未来国际资本将会持续增加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吸引力,也展现了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和完善的成果。《》从布鲁塞尔、华盛顿、东京、伦敦传来的报道进一步证实,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来源: 2020年10月23日 03 版)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