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央视曝广西大新重金属污染:村民手脚畸形长满

镉中毒,一个静默而危险的敌人

在广西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常屯,一场与重金属的较量悄然展开。这里,镉中毒的阴影笼罩,使得人们的骨骼生长代谢受到严重阻碍,导致骨骼疏松、萎缩、变形。央视新闻报道,这个村庄被重金属污染,已有46名村民的尿镉检验出现异常,仅3人正常。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54年原大新铅锌矿的开采。废水和尾矿的漫灌,使得耕地和农作物遭受重金属的侵蚀。

当地正积极应对这一环境问题,计划实施污染治理,并对常屯村民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医务人员已为556名村民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尿和肝功能等多项检测。

这场污染的战斗并非一蹴而就。回顾历史,一切似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那时的村民就注意到了水稻生长异常,但抗争最终以矿里的少数赔偿而告终。矿产资源的枯竭使得一切变得更为棘手。矛盾在1990年代水稻大规模绝收后爆发。村民吴仕民作为常屯第四生产小组的组长,揭开了封存于土壤半个世纪的秘密。经广西环境地质研究所的调查,常屯的农田已被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铅、锌、镉、汞等重金属。

这份调查报告触发了村民的维权之路。经过法律诉讼,大新铅锌矿被要求赔付经济赔偿和土地改良费,并承诺按国家排污标准治理排污设施。虽然经济赔偿得以执行,但矿源枯竭使得残局难以收拾。至今,重金属污染源——矿洞地下污水仍未得到有效阻断。大新县环保局副局长赵绍林坦承,由于县级财力有限,治理工作仍在前期阶段。

如今,常屯的灌溉水源被混浊的红黄色废水污染,尾矿库的废水将山坡冲刷出黄色印记。黄贵强家的耕地距离这条灌溉渠仅水平距离不到半米,他所遭受的困境只是这场污染悲剧的冰山一角。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指出,镉这种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容易进入土壤被植物富集,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场与重金属的较量,仍在进行中......黄氏兄弟与“骨痛病”:镉中毒的阴影笼罩下的村庄

自2000年以来,黄贵强与二哥黄富强被一种神秘的“骨痛病”困扰,丧失劳动能力,手部关节变形,周身疼痛。这一切的源头,似乎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镉中毒。

来自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的报告揭示,黄贵强的尿镉指标高达24微克每升,远超过《职业病镉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设定的临界值5微克每升。他的二哥黄富强的尿镉指标为4.29微克每升,大哥黄进强去世前更是达到了11.25微克每升。在常屯村,有接近一半的人面临同样的健康危机,他们的尿镉含量超标。

村医吴金杰表示,在南方农村,骨痛常常被视作天气和劳作的结果。黄氏兄弟的命运却揭示了背后的真相可能远比这复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常屯村就疑似存在镉污染问题。村民们被要求参与化验治疗,但他们对化验结果一无所知。如今,骨痛症状在村民中蔓延,许多人遭受着二级伤残的困扰。

学者们的研究揭示,长期接触低浓度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健康问题。镉中毒与骨关节病之间的关系仍待深入研究。尽管学界对此有所,但具体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

在常屯村,多名村民向澎湃新闻反映他们有骨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腰部以下关节处。两位老人已经因尿镉含量过高离世,最小的受害者仅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的健康状况让人忧心。参照日本“痛痛病”的标准,学界普遍认为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是重度镉中毒的典型症状,但具体关联仍需进一步。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专家郝凤桐指出,“痛痛病”可能与特定时代背景有关,现在的情况可能与过去不同。他也强调不宜将骨质增生视为镉中毒的必然表现。尽管专家们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但常屯村的居民面临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他们需要更全面的检测和治疗方案以保护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权益。这个村庄的故事提醒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和未来。在镉暴露的问题时,我们了解到,镉暴露主要分为职业镉暴露和环境镉暴露两种形式。近日,澎湃新闻深入探访相关村庄,发现村民黄民善和吴民善两位村民以务农为生,他们的工作环境显然并未涉及可能带来职业镉暴露的风险。

尽管他们的尿镉含量超标,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但专家郝凤桐对此给出了更为深入的解读。他强调,尿镉超标并不能单一地作为镉中毒的判定依据。镉的靶器官是我们的肾脏,要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镉中毒,还需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郝凤桐进一步解释道,评估镉中毒的风险,不仅要考虑尿镉含量,还需关注肾功能的变化,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否减退。临床症状的表现也是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出现腰背部及肢体的疼痛,是判断是否存在镉中毒的重要线索。

这一解读为我们揭示了镉暴露问题的复杂性。我们不能仅凭单一的指标就草率地做出判断。在关注环境健康问题时,我们需要以更为全面、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毕竟,健康无价,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丝风险侵蚀我们的身体。对于黄民善和吴民善这两位村民的情况,我们期待有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一问题,共同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做出贡献。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