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火灾事故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并学会应对的紧急情况。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我们需要了解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技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公共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所火灾逃生自救
在进入公共所时,如夜总会、体育馆、桑拿洗浴中心等,我们需要养成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的习惯。一旦遇到火灾,首先要判断火源的位置和安全路线,然后迅速撤离。在撤离过程中,要沉着冷静,切勿盲目跟从人流拥挤、乱冲乱窜。如果经过烟雾弥漫的路线,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爬行,防止烟雾窒息。
二、火灾爆炸逃生与救人
1. 自救:
火初起时,如果烟雾较大,应趴在地上匍匐前进逃出门外。如果开门前发现门把温度较高,不宜开门,以防火势蔓延。当楼梯着火但火势尚不猛烈时,可以披上浸湿的外衣冲下楼梯。若情况紧急,可以利用阳台或流水管向下滑。若楼层较高,无法通行时,可以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状连结起来,一端固定在门窗栏杆或暖气上,沿此向楼下滑。被困时,先扔下柔软的物品如棉被、海绵床垫等作为缓冲,再爬出窗外。楼层不高时,紧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延缓火势蔓延速度,并发出求援信号等待救援。
2. 救治他人:
在搬运伤员前,要进行必要的止血、包扎和临时固定。搬运时,遵循伤情严重者最优先、中等伤情者次之、轻伤者最后的原则。对于怀疑有脊柱损伤者,应按脊柱损伤搬运。在挖掘倒塌建筑中的伤员时,应避免误伤或强行扭曲、拖拉伤员。对高位截瘫及意识不清的伤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除去身上的硬物避免受伤。
三.搬运伤员注意事项
对于脊柱、脊髓有损伤的患者,应使其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避免过伸、过屈的动作。颅脑外伤的伤员应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如脑组织膨出,应用干净的碗扣在上面,再用绷带包扎固定。胸部外伤应先消毒敷料密封伤口包扎,再以“坐椅式”搬运。腹部外伤的患者应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膝下加垫,尽量放松腹壁。腹腔脏器脱出不应回纳,应用清洁的碗盖上,结扎固定后搬运。
四、高层建筑着火时的疏散逃生
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疏散逃生,如果同层或下层发生火灾,且火势较大不能扑灭时,应向下层疏散逃生。如果下层通道被堵塞或火势过大无法向下疏散时,可以向上层疏散逃生。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踩踏和恐慌情绪的发生。同时可以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吸入。如果有避难层或避难间可以迅速进入避难等待救援。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逃生路线和方式保持冷静果断应对火灾事故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每一座建筑除了单元式民用高层住宅外,其余都具有多条疏散的楼梯。遭遇火灾时,逃生方法至关重要。首要原则便是向下疏散,利用疏散楼梯安全撤离至室外地面,这是最为稳妥的逃生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冷静利用室内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寻找通往另一层的安全门。如果在本层的安全门被火势阻隔,我们可以尝试向上疏散至二三楼后,再寻找另一层的疏散楼梯入口尝试逃离。这些方法虽曲折,但坚持多次尝试终会找到逃生通道。
在单元式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我们需要勇敢穿越火灾烟雾区以进入疏散楼梯间逃生。若无法穿越,我们应向上寻找另一层的疏散楼梯间入口或躲避至避难间和楼顶临时避难。这类住宅设施的设置和功能颇具特色:每层楼通常只有一部疏散楼梯,居住人员数量有限,疏散时不会过于拥挤;从居民家到疏散楼梯间的入口距离不远,且这段路程的建筑材料均为不燃材料,火势容易得到控制。通往楼梯间的路程是相对容易通过的。
接下来,我们来与高层建筑疏散、逃生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主动利用建筑室内的墙壁消防栓水枪灭火,扑灭本层公共区域的火灾或清除公共走道内的燃烧物,为疏散逃生排除障碍。根据相关规定,高层公共建筑和超过21米的住宅建筑,每层都设置有室内墙壁消防栓,方便使用和操作。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或楼梯间的设置也是关键。它们由耐火等级高的建筑材料与建筑内部其他部分完全隔离封闭,具有防止火灾和烟雾进入的功能,并具备自然采光、通风和照明条件,是独立的建筑空间,适用于人的行走和疏散。
除此之外,避难间的设置和功能也是高层建筑逃生的关键。避难间应满足一定的高度、人数标准要求,采用耐火等级高的防火墙、防火门等与其他部分隔开,并具备阻火、隔热、防烟的功能。高层建筑顶层也可以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当穿越火灾燃烧区和烟雾区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燃烧面积不大、燃烧物不多、火焰不猛烈且热辐射强度不大时,可以穿越燃烧区。穿越时,需将被褥用水浸湿,裹住头和身体,并用湿毛巾包裹住口鼻和手臂,保持低姿势迅速通过。对于烟雾区,若烟雾温度浓度能承受且方向感清晰,可以迅速穿越。
高层建筑逃生需要我们对建筑设施和逃生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果断决策并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至关重要。穿越烟雾区的决定需要勇气与智慧并存。在面对烟雾侵袭时,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接下来为您介绍如何在烟雾区巧妙求生:
我们应先将身边被褥浸湿于厕所之水。这是一个基础防护措施,既能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又能为我们的生存之路增添一层保障。在被褥浸水后,可以将其披挂在头部和上半身,确保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暴露在空气中,为自身打造一个天然的防护屏障。这一行动就像我们在战争电影中看到战士们穿戴披风抵挡敌炮一样重要。将毛巾或枕巾等柔软编织物缠绕口鼻部位,形成呼吸防护层。这一防护层是烟雾区求生的关键。这里有一些具体要点:
第一,毛巾必须牢固,不能脱落。在关键时刻,脱落的毛巾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二,毛巾应有四层以上的厚度。这样才能有效地过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第三,在烟雾环境中,我们应减少呼吸频次,避免快速、大口地呼吸。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第四,降低身体高度也非常重要。在烟雾中,烟雾往往向上扩散,因此我们应尽量保持低姿态行走,避免吸入更多的烟雾。这一行动就像猫在行走时一样保持低姿态和警惕性。因此这些行为技巧与行为逻辑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方式帮助我们成功穿越烟雾区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