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省级卫视播出假药广告 致民众受骗被指为虎作伥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和药监部门连续破获两起特大制售抗癌假药案,涉案金额高达三千多万元。这些假药团伙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包括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甚至利用网络大肆销售假药。如何辨别假药以及维护自身权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些假药团伙以廉价的中草药冒充名贵药材,如麝香、穿山甲、冬虫夏草等,一盒仅成本20元的假药,却以高价298元对外销售。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团伙有着完整的造假链条,包括注册空壳公司、冒用正规生产批号、虚假宣传、广泛建设销售网络。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淀分局的执法人员与公安部门紧密合作,对重点区域进行摸排,深入现场检查及调查取证,对涉案药品进行查封扣押并进行鉴定。药监部门的提前介入,以及案件线索抄备制度和定期联系会议制度的建立,使得打击制售假药犯罪能形成合力。

假药案件直线上升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入罪门槛。更主要的原因是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加强了“行刑衔接”的渠道建设,建立了有效的两法衔接会商机制。

近年来,尽管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与司法机关的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机制已经建立,但在实践中运作并不顺畅。存在移送、立案不及时,取证不到位,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这种状况使得一些犯罪嫌疑人有恃无恐,也使得一些制售假药的行为不断进行行政处罚,却始终无法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制售假药者的打击力度。公众也应该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药物,维护自身权益。在购买药品时,要留意药品的来源和认证情况,避免购买到假药。如果不幸购买到假药,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假药制售行为,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销售手段的变革:从线下到网络化

在当前的调研中,康晨与白云山都发现,销售手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上门推销与发小广告的方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化销售方式。这种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站并利用其平台进行药品销售。在网络售药这一过程中,有如下特点尤为明显。

其一,不法商家利用网络技术租用境外服务器建立网站,通过夸大甚至虚构疗效的方式宣传药物。其二,利用木马病毒和强制弹窗等手段吸引并强迫上网者点击购买。其三,采用网络汇款方式收款后通过邮寄、快递方式交货,避免与购买者直接接触。这种销售方式隐蔽性极强,给执法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不仅难以追查到上游的供货者,更无法彻底摧毁制售假药的源头。对此,有专家提出利用技术手段屏蔽药品类广告网站、网页的建议,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为此公众也需提高警惕,防范被假药欺骗。对此公众不仅需提高警惕,更需具备一定的医药常识来辨别真假药品。当前公众普遍缺乏医药方面的常识也是导致制售假药案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医药知识,患者很可能被虚假药品所欺骗,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假药的鉴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药品。同时司法机关也应及时整理办案信息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以提高公众鉴别假药的能力。此外互联网销售假药现象也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监管力度以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尽管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但仍有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销售假药欺骗消费者因此公众在使用互联网购买药品时也需提高警惕避免购买到假药。同时公众应了解如何鉴别假药例如查看药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是否真实以及查看有无使用过期失效之批准文号等技巧以避免被假药欺骗。总的来说随着销售手段的日益网络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公众对假药的鉴别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警惕:药品成分、包装背后的秘密

在药品市场,一些不良厂家为了提升所谓的"疗效",吸引消费者,竟然在成药中悄悄添加化学药品。你是否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些中成药突然变得效果出奇的好,但实际上可能是其中掺杂了降血糖的化学药品或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消费者往往因为误以为中成药无毒无副作用,而长期放心使用,结果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这种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明确规定,任何在中药制剂中擅自添加化学药物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制造假药。我们在购买药品时,必须格外小心,仔细核对药品成分。

除了药品成分,药品的包装规格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同一药品,如果因为包装规格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批准文号,那么这种药品很可能存在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有明确规定,不同规格的药品必须使用不同的批准文号。如果发现有药品在不同规格下使用同一批准文号,那么这种药品也应当被视为假药。

一些药品生产厂家为了促销,会搭配馈赠礼品一起销售。这些礼品有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和患者,不要因为贪图赠品而盲目购买和服用药物,以免因小失大。

随着网络购药的普及,如何辨别药品真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确认购药网站是否合法,是否具有网上售药的资格。我们要确认购买的药品是否合法。如果药品无法溯源,即使亲友推荐,也绝对不要购买和使用,因为很多药品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购买药品后一定要保存好交易序号和凭据,一旦发现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

若怀疑买到假药,应立即送检或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也可以向3.15消费者协会投诉。但最重要的是,保留购买假药的发票,这是维权的关键。

让我们共同关注药品安全,保护自身健康。从查看药品成分、包装到网络购药的安全防范,每一步都不可忽视。我们也要了解如何识别和应对假药,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更安全的药品市场而努力。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