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致癌牛奶事件一经曝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据蒙牛方面的解释,饲料发霉导致了乳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那么,饲料发霉真的是罪魁祸首吗?还是蒙牛内部监测缺失或生产环节存在问题?我们深入探访了蒙牛“问题奶”的生产源头——四川眉山,试图揭开真相的面纱。
我们首先来到了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显示,该公司生产的一款纯牛奶产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达140%。事情曝光后,蒙牛集团迅速回应,称是天气潮湿导致饲料发霉,进而影响了原奶的质量,而原奶的质检疏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的具体来源,蒙牛表示暂时无法追查。
眉山生产基地作为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其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当我们试图进入生产基地进行采访时,却吃了闭门羹。门口告示牌上的话令人玩味:“要赢得好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已足够。”这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在探访生产基地受阻后,我们将目光转向了奶源。据了解,蒙牛奶源的80%来自牧场,其余20%来自农户奶站。在眉山地区,与蒙牛生产基地建立收奶关系的牧场有22个。其中现代牧业洪雅牧场是蒙牛在眉山地区的重要奶源之一,两家企业自2008年相伴而生。现代牧场负责人刘长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目前,我们没有发现牧场有过任何问题。”对于蒙牛“问题奶”事件是否与现代牧场有关的问题,他表示他们不敢喂养霉变饲料给牛。各地媒体也纷纷前来探访这座偏远小县城的现代牧场。
据牧场负责人透露,该牧场每日产出的新鲜原奶约为百吨,其中七成至九成会运送到蒙牛的眉山加工厂,占据该加工厂原奶产量的六成至七成。尽管近期发生了“问题奶”事件,但蒙牛并未亲自到牧场进行调查。对此,牧场负责人刘长军表示,他们的合作一如既往,牛奶照送不误。刘长军坚信牧场不存在问题,因为蒙牛并未就事件要求他们进行任何改变。
刘长军进一步介绍,他们给奶牛提供的牧草都是周边农户新鲜收割的。对于购买的饲料,他们都有严格的检测流程,并且出厂时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饲料的储存标准也严格遵循离墙离地的原则,周转周期通常不超过十天。对于储存的饲料是否容易受潮发霉的问题,刘长军表示环境复杂才可能导致意外霉变,他们从未遇到过饲料发霉的问题,也不敢使用霉变的饲料,因为牛吃了会流产。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的驻场员已经撤离该牧场。在刘长军看来,这是蒙牛对现代牧业规范化养殖的认可与信任。他解释说,他们的养殖场操作规范,完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蒙牛的标准,因此蒙牛认为驻场员已无必要。关于饲料环节是否受到监控的问题,刘长军表示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在问及“问题奶”事件后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时,刘长军表示蒙牛集团已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奶源建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奶源的质量。包括为奶站安装摄像头、为奶牛建立谱系档案、运奶车采用恒温储运并安装GPS以确保全天候监控等。尽管如此,蒙牛在现代牧场的驻站员已经撤离,其他合作牧场是否也如此尚未得到证实。
在探访现代牧场后,记者还探访了附近的小区牧场。小区牧场是由几十家农户共同组建的,每家农户将自家的几头奶牛集中饲养,统一管理饲料和挤奶等事务。据了解,除了规模化养殖场提供的原奶外,蒙牛其余的补充原奶主要来自这类小区牧场。在探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饲料存放不当易导致霉变的问题。
干草的储存情况让人堪忧。记者发现,干草被直接堆放在仓库中,并未采取离墙离地的储存方式。走访多家奶农,情况亦是如此,部分仓库地面甚至存在水迹。这样的储存方式是否会导致饲料产生黄曲霉毒素?奶农们对此并不知情。
业内专家表示,干牧草饲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由于环境湿度和不当的储存方式,很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菌类等有害物质。而在四川这个气候湿热的地区,饲料的霉变问题更为严重,尤其是玉米,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如果奶牛长期食用这种霉变的饲料,其产出的原奶也会受到污染。
目前,四川眉川地区已经引入了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技术,只需8分钟就能检测出原奶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M1。在小区牧场以及当地的两家乳企收奶站,记者了解到,他们并没有对黄曲霉毒素M1进行检测的能力。
尽管他们的检测流程包括感官评定、比重实验、酒精实验、玫瑰红酸实验、乳成分分析等,但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并不在其中。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表示,产品批批检测费用高昂,企业难以承受。只能采取抽检的方式。
在元旦期间,四川省眉山市推出了一款快速检测卡,可以快速检测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是否超标。洪雅县畜牧局对奶源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并提供了检测报告,显示包括现代牧场在内的各牧场和奶站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国家规定的限定值内,黄曲霉毒素M1含量均小于0.5微克/公斤。
在洪雅县县,新快报记者看到一份未公开的官方文件,其中提到县畜牧局要求现代牧场提供加工企业的检测报告单,但并未得到。为何加工企业没有提供检测报告单?其中是否存在玄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牧业与蒙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牧业按照蒙牛的要求建立牧场并提供奶源。
这一系列的问题和谜团让人不禁对奶牛的养殖、奶质的检测以及奶产品的安全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希望奶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等环节能够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现代牧业跟随蒙牛飞速扩张,从2009年至2011年,牧场数量从11个增长到17个,乳牛头数从7.2万头跃升至11万头,营收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1.13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8%,净利润更是翻倍。
尽管在行业标准中,黄曲霉毒素M1作为必检项,却在蒙牛的检测中出现了疏漏,引发了问题牛奶的出现。对此,现代牧场负责人刘长军表示,他们的检测主要关注原奶的理化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微生物等,并且他们的检测标准高于国标。对于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他提到这并不是常规检测项目,而是抽检。对此苏学文也补充说,在乳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可以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的,一个是乳品进场前的检测,另一个是加工成品后的检测。如果出现问题,企业是需要报告的。同时他还强调,《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明确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检测的项共有37项,其中黄曲霉毒素M1是明确要求检测的必检项。这表明蒙牛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疏漏。令人震惊的是,在如此严格的检测程序下,仍有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成品牛奶流向市场。为何洪雅县畜牧局在检查后没有发现这一问题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这也引发了公众对蒙牛检测体系的质疑。对于散户奶农而言,他们能够追溯到每一头奶牛身上每一滴奶的来源,为何蒙牛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也成为了一个待解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蒙牛产品的质量问题牵动着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命运。当质量问题被曝光后受影响的不只是蒙牛本身散户奶农也因此受到牵连例如胡学容这位奶农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无奈由于奶价下跌他们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而蒙牛却以原料涨价为名开启了涨价潮这引发了公众对蒙牛的质疑和不满对此事件多路媒体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能还给消费者一个信任然而至今蒙牛对此事仍然保持沉默甚至对待相关方的态度也显得不够妥当这也让眉山市的一位工作人员表达了不满之情他们甚至提到在向蒙牛索要相关资料时遭遇拖延和不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期待相关方能尽快查明真相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并恢复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希望蒙牛能够正视问题积极应对而不是采取遮遮掩掩的态度以免进一步损害其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显著不同的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或许是一次非人为的意外插曲。在这个事件中,蒙牛若能敞开心扉坦诚应对,也许更能彰显其作为一家负责任企业的担当和魄力。在这个挑战面前,我们期待蒙牛集团展现的是积极的应对姿态,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尊重。
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的发生无疑给蒙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这也是一个考验企业应对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时刻。面对这一事件,蒙牛集团不仅要积极应对危机,更需要以开放、透明的态度与公众沟通,坦诚地面对消费者的疑虑和关切。
作为一家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蒙牛集团一直以来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这次事件虽然看似偶然,但也提醒着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面对这一事件,消费者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和参与。这也提醒着蒙牛集团,在应对危机的更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积极回应关切,与消费者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赢。
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虽然给蒙牛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只要我们以开放、坦诚的态度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危机,加强沟通和互动,相信蒙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继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让我们期待蒙牛集团的积极应对和表现,共同见证这家负责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