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下的旱情探访:稻田裂缝宽如手,南方旱情影响民生
随着连续多日的晴热高温天气的肆虐,南方多地遭遇了罕见的旱情。本该郁郁葱葱的水田、水塘如今呈现出一片干涸的景象。记者近日赴安徽、江苏等地实地探访,感受到了旱情给农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困扰。
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干旱情况尤为严重。江淮之间西部及沿江江南,中旱以上情况普遍,沿江江南东部更是遭受重旱。据统计,已有1245万亩农作物受到旱情影响,13个县市遭受冲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0.7亿元。持续的高温少雨使得安徽多地的旱情不断蔓延。
与安徽省相比,江苏省的农作物干旱面积相对较少。截至目前,仍有329万亩农作物受到旱情影响。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自7月8日出梅以来的气温及日高温数均创下了历史新高。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少了四五成,洪泽湖上游来水仅有常年同期的30%。江苏省已经采取措施,分赴各地抗旱调水。
在江苏溧阳的社渚镇东山村,种粮户凌维公所承包的168亩农田遭受了严重旱情。原本绿油油的稻田,如今变成了“麦田”。受旱严重的田里,地面龟裂,裂缝最宽处甚至可以伸进一只手。秧苗在太阳的暴晒下,失去了生机。凌维公告诉记者,这些秧苗基本停止生长,水田的情况更是从未遇到过。为了应对旱情,他不得不日夜盯着地头上的水泵抽水,甚至从百米外的水沟里抽水以补充水源。
东山村生产队队长韩秋平表示,目前的旱情已经导致每亩田地至少减产三四百斤。这不仅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随着旱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对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供应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这场罕见的高温干旱已经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下一步可能将对市民的生活产生影响。人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旱情,确保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正常进行。记者近日了解到,面对严峻的旱情,一些村民已经放弃了小面积种植的大豆等经济作物,以保障粮食生产。在安徽歙县,一片原本生机勃勃的农田正在遭受着旱灾的侵袭。
在这片农田中,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由于连续的高温天气,池塘的水位大幅下降,村民们不得不轮流为农作物浇水。洪月敬是一位年逾六十的农民,他站在一片干涸的稻田旁,看着塑料管中汩汩流出的水,内心焦虑无比。尽管他们尽力浇水,但水稻仍然面临缺水的危机。洪月敬表示,这些水稻虽然看似绿油油的,但生长状况并不理想,由于干旱,颗粒不够饱满,预计将严重影响产量。再过一个月左右,这些水稻就要收割了,但目前来看,至少会减产两成。
除了安徽歙县的农田,南京高淳的茶园也遭受了旱灾的侵袭。在这个季节,茶园本应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里的茶园超过一半的茶树已经变成了枯枝。很多茶树刚刚种下,还没有来得及采摘一片茶叶,就已经因为干旱而死亡。茶农老刘是浙江安吉的移民,他在南京高淳的漆桥镇双联村种植白茶。他告诉记者,尽管茶园安装了滴灌设备,但在如此高温下,这点水显然无法满足茶树的生存需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浇灌,他们只能请挖机来帮忙。老刘无奈地说:“如果根部彻底枯了,那就只能挖掉了。”
与此在南京溧水区的傅家边生态科技园里,葡萄园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昨天高温时分,尽管葡萄园已经浇水,但由于天气炎热无比,许多葡萄仍然枯掉了。朱师傅带着记者走进葡萄园时看到,葡萄藤已经干枯了,上面的葡萄缩小了一大半,几乎成了葡萄干。这些葡萄园的损失是惨重的。往年的这个时候是游客采摘葡萄的高峰期,可今年由于天气原因游客寥寥无几。朱师傅抱怨说:“现在天这么热,哪有游客到这里采葡萄!”这导致葡萄销售困难重重。尽管他们尽力推销葡萄,但销售情况仍然不佳。整个生态科技园有时一天只有一二名游客甚至更少。这些葡萄种植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损失。夏日炎炎,多地农作物受灾。安徽省的葡萄园、山核桃基地和蔬菜种植区均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受灾地区的具体情况。
在安徽省宣城市的葡萄园里,朱师傅满脸愁容。这片占地六亩的葡萄园,已经有近三成的葡萄枯死或濒临枯死。村民们焦急地期盼高温天气能早日结束,否则葡萄的枯死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而在同一地区的山核桃种植区,程银玉女士更是无奈地看着她的三百多棵山核桃树,其中两百多棵已经枯死。宁国市是全国著名的山核桃之乡,产量占全国的三成。此次干旱导致大量山核桃树枯死,对当地的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市防汛抗旱办公室表示,宁国市的山核桃价格下半年肯定会上涨。
安徽和县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菜园子,也受到了干旱的严重影响。时师傅是一位当地的菜农,他种植的辣椒因高温而生长受阻。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局表示,很多灌溉条件不好的地区蔬菜减产严重。这场旱情导致和县蔬菜减产一到三成。
干旱对蔬菜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据江苏省物价局消息,监测的32种蔬菜中,有20种价格上涨。叶菜类涨幅较高,如旱芹、青菜、生菜等价格均有所上涨。众彩物流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沈家安表示,目前菜价已经处于高位运行,但随着气温下降,预计菜价会有所回落。
这场干旱给安徽的农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相信我们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让我们期待降雨的到来,为这些受灾的农作物带来生机。也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保障我们的餐桌供应。江苏遭遇持续高温干旱:蔬菜市场的波动与应对措施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繁忙的科巷菜场逐渐苏醒。摊主费师傅和他的妻子正在整理蔬菜,他们的忙碌正是这座城市生活的缩影。随着一场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席卷江苏,这里的蔬菜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叶菜类蔬菜尤为脆弱,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鲜度的考验。为了保持它们的鲜亮色泽和生机,摊主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洒水是日常操作,甚至还要加入冰块来保持新鲜。费师傅的妻子告诉我们:“叶菜特别容易打蔫,小菜秧如果一天卖不完,叶子就会泛黄。”这不仅意味着损失,更意味着他们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减少进货量,以确保蔬菜的新鲜度。
与此在众彩物流批发市场,刘老板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干旱导致部分蔬菜品种供应量减少,菜价随之上涨。他告诉我们:“如今蔬菜价格已经处于高位,很难再上涨。”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延长蔬菜的保鲜期。蔬菜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保存一周,而是需要加冰块、盖棉被来保鲜,保存时间缩短到三到五天。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这场干旱的影响远未结束。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粮食市场时,发现情况同样严峻。持续的旱情对水稻产量造成了影响,未来粮食价格可能出现波动。南京粮油交易市场作为南京市重要的粮食交易场所,已经开始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虽然目前粮价稳定,但随着旱情的持续,市场对未来的担忧也在增加。市场的副总经理任家霖告诉我们:“现在虽然是粮食交易的淡季,但持续的高温对于下一步的市场影响应该不大。”他还强调了国家对于大米、小麦等粮食的收购保护价政策以及国家粮库的充足储备,这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保障。这场干旱依然给我们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在这关键时刻,江苏省已经采取行动。省长李学勇发布了“抗旱令”,针对旱情展开专门会议,部署高温防护及抗旱工作。这一行动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我们必将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我们都有信心战胜困难,保障我们的餐桌供应。这是一场关乎生活、关乎未来的战斗,我们必将全力以赴!江苏省省长李学勇高度重视当前旱情,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保障各项用水需求。他强调,必须确保生活饮用、农业灌溉、交通航运和生态维护等用水无忧,同时加强电力供应、防暑降温、卫生防疫和安全管理等各项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旱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在这场抗旱战斗中,江苏省农委积极行动,组织专家指导农民采取滴灌增湿等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稳定生长。据了解,江苏的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宿迁、淮安、连云港、扬州和南京等地的丘陵山区和岗坡地。由于高温天气对籼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农业部门迅速采取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落实田管措施,确保水稻生产稳定。
与此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已经启动了江水北调应急措施,全力保障苏北地区的用水需求。江都站以4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抽引江水,补充里运河及苏北灌溉渠用水。截至目前,江水北调沿线泵站已经累计抽水相当于1.9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为了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太湖地区也正积极实施引江济太,加大引江济太流量。
省防指要求各地加强计划用水的管理,加大用水口门管理力度,严禁小水电擅自发电。同时要做好抗旱水源调引、储备工作,落实轮灌、错峰灌溉等措施,确保工农业生产及航运等正常用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场抗旱战役中,南京市的农委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据南京市农委消息,全市有大约3万多亩菜地受灾减产,蔬菜品质受到一定影响。相信在全省各级党委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
面对严重的旱情,江苏省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从省长到各级部门再到广大农民朋友,全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以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生活用水的安全。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江苏人民的团结和坚韧精神,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旱情,保障全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