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一刻:女大学生美容手术前的借贷风波
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小云(化名),在南京的一次短暂停留中,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借贷风波。仅仅十分钟的时间,她在一家美容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从借款平台上借款3万多元以支付美容手术费用。在即将进行手术之际,小云突然清醒过来,要求终止服务,却遭到了拒绝。在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介入下,小云成功退款。谈及此事,她依然心有余悸。
第一步:扫码有奖,热情的引导
小云在享受暑假的闲暇时光时,来到南京游玩。刚出地铁站,一个“扫一扫有奖品”的标识吸引了她。当她在扫完二维码准备离开时,一位中年妇女的热情拉住她,推荐她去一家美容院参加免费的美容咨询活动。小云被这位中年妇女的言辞所吸引,跟随她来到了美容院。
第二步:美容推荐与高额费用
进入美容院后,工作人员对小云进行了面部分析,并推荐了一款隆鼻手术,费用高达3万多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小云明确表示自己无力承担。美容院工作人员向她保证,这并非问题所在,他们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随后,他们为小云进行了一次“信用额度测试”,并告诉她可以通过贷款来支付手术费用。
第三步:轻松借贷的诱惑
小云在美容院咨询美容手术时,被工作人员引导办理了贷款。整个流程只用了大约十分钟,工作人员告诉她贷款已经通过,明天就可以进行手术。当小云离开医院后,她意识到这笔贷款似乎超出了她的经济能力。晚上九点,她收到了贷款成功的信息,得知需要还款总额为39600元,共18个月期限,每月需还2200元。更让她困惑的是,这笔贷款的资金并没有直接给她,而是打到了美容院的账户上。小云决定第二天去退款。
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不能退款,除非支付1万元的违约金,或者选择做一个价值约1万六千元的整形手术。小云感到受骗并报警求助。警方认为小云已经签署了美容整形手术知情同意书,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寻求消费者协会的协助进行调解。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立即与美容院取得联系,指出其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其身份证和手机帮助其贷款的行为涉嫌欺诈。消协工作人员还指出,消费者所签字的文件位置不符合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力。在消协的调解和多重压力下,美容院最终同意帮助小云取消贷款。
深入了解后发现,“美容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小额贷款业务,也称为“医疗美容分期”。针对有美容需求但缺乏手术费用的消费者,贷款资金并不会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而是以手术费的名义直接打入美容机构的账户。一些美容机构甚至与中介合作,采取不正当手段诱导并无需求或无力还款的消费者参与。中介从中抽取高额佣金,而美容机构则获得客源和可能的业务分成。值得注意的是,正规贷款平台与此类业务挂钩,一旦消费者违约,其征信将受影响。部分消费者因缺乏法律意识而陷入困境。
针对此类情况,消费者务必注意三点:要谨慎选择美容机构和贷款平台,确保其合法性和信誉;在签署任何文件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件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如果遭遇类似问题,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相关部门或法律机构求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协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费,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关于小云所遇到的困境,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许明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提醒。尽管这些学生已经年满18岁,被视为民事意义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由于他们大多数缺乏经济能力,主要依靠父母,并且社会经历和经验相对较少,实际上并不具备社会意义上的独立能力。在消费时,他们应当慎重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消费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这些学生还应该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在面对需要签字、个人证件的出示、复印、扫描等情况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合同款项需要仔细研读,对于对方的承诺,更要确保有白纸黑字的证据。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向国家有关单位寻求帮助,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许明特别强调,签名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对合同或协议的认可。无论什么情况,消费者都应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不要因为熟人的介绍或其他原因而随意签名,否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让人心有余悸的“校园贷”。在有关部门强力整顿之后,“美容贷”又开始盯上毫无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正值暑假,学生美容需求旺盛,小云的遭遇为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广大学生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容贷”看似美好的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实习生戴宁馨与记者陈郁、宋学伟共同提醒广大同学们:面对此类贷款,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理性消费,切勿因一时冲动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的权益,远离不必要的风险与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