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对于各种传染病具有高度的易感性,预防接种成为了保护这些易感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的关键措施。
预防接种,是通过人工手段为婴幼儿建立基础免疫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人工自动免疫的方式,我们向机体接种特定的抗原,激发机体自动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使婴幼儿具备抵抗某些传染病的能力。人工自动免疫制剂主要包括菌苗、疫苗和类毒素三种。
菌苗是通过细菌菌体制造而成的,分为死菌苗和活菌苗。疫苗则是通过病毒或立克次氏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后加工制成,同样也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
类毒素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细菌外毒素,它们虽已失去毒性,但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当这些免疫制剂被注射到人体后,对人体来说就像是一次外来刺激。活疫(菌)苗的接种,可以被视为一次轻微的人工感染。而灭活疫(菌)苗则会引起人体对异物的刺激反应,机体接种某些免疫制剂后,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预防接种后,婴幼儿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这些反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无需特别处理。如果局部反应严重,出现化脓、发热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除了局部反应,预防接种还可能引发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全身不适。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全身反应可分为弱反应、中等反应和强反应。体温在37.5℃左右的为弱反应,体温在37.6 ℃~ 38.5℃之间的为中等反应,而体温超过38.5℃的则为强反应。对于弱反应和中等反应,家长通常无需过于担心,只需密切观察并留意孩子的状况即可。而对于出现强反应的婴幼儿,则应立即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