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民众自发组织起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点燃了抵抗的烽火。这支充满血性与决心的部队,在阎宝航先生的记述中,是因民族义愤而诞生的。他们明知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明知血肉之躯难以抵挡猛烈的炮火,但为展现民族不屈的精神,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生命。
聂耳,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1933年随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朱庆澜将军来到热河前线慰问时,被义勇军官兵的英勇精神深深震撼。他听到战士们激情澎湃地高唱《义勇军誓词歌》,强烈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几年后,在这首歌的启发下,为田汉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定稿,成就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只是后来众多东北义勇军的一支。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又书写了怎样激荡人心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沦陷初期,各阶层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他们没有系统的组织与统一的指挥,但每一个战士都心怀爱国之情,为民族的尊严和血性而战。
著名义勇军史研究者孔令波先生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鼎盛时期,总人数达到了55万。这其中,农民约占50%,原东北军官兵约占25%,其他成分如胡匪、工人和学生等占剩下的部分。他们的领导关系大体上有三个系统:东北军系统、救助国会系统、后援会系统。
不得不提的是张学良与东北义勇军的复杂微妙关系。由于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政策,他在东北沦陷后受到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他暗中对义勇军表示同情和支持,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支持是秘密的、微妙的。他下令给马占山和丁超等将领不得使用正规部队番号,只能通过其他名义支援义勇军。他通过救国会系统为义勇军提供物资支持。
辽宁的抗日义勇军兴起最早,斗争也相当活跃。黄显声是一位主要人物,他在得到张学良的同意后,积极组建民众抗日武装。他主张坚决消灭投降日寇的汉奸,甚至包括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最终,黄显声在黑山击毙了张学成这个卖国贼。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的骄傲,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血性而战,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聂耳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创作出了激励全人民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吉林省义勇军与辽宁省不同,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骨干,结合民众和绿林武装,构成了其独特的力量。九一八事变期间,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因父丧离开锦州,军政大权交予清室后裔熙洽。不料熙洽却开城投降,日军轻松占领长春和吉林省城。
在这场民族危机中,熙洽在组织伪吉林省时,试图拉拢驻军将领投降日寇。一部分将领屈服于压力选择了投降,但更多的爱国将领拒绝利诱,高举义旗抗日。其中,以李杜、丁超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军”,王德林等组织的吉林“国民救国军”和田霖的“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尤为突出。虽然吉林义勇军兴起较辽宁晚,但兵力集中,战斗力强,他们与日伪军交战千余次,攻克城镇30余座,占据吉东13县广大地区。
在东北义勇军的抗日历史上,黑龙江省义勇军地位举足轻重。1931年11月,面对张学良不抵抗政策导致的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大部的情况,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将军率部奋起反击,打响抗日第一枪。在江桥抗战中,他们凭借简陋武器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歼灭日寇185人,打伤伪军七百余名。这次战斗是东北土地上首次有领导、有组织地发起的抗日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加剧,东北义勇军在优势敌军面前毫不示弱。他们誓言与敌人血战到底,使用低劣武器,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收复失地。尽管后援无继,东北苦寒的气候将义勇军战士们折磨得骨瘦如柴,但他们依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四处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义勇军英雄。如邓铁梅部队,活动在辽东三角地带,是坚持最久的一支义勇军部队。邓铁梅身为警察分署署长,是一位热血汉子,他组织自卫军,与日军血战到底。不幸被叛徒出卖后,邓铁梅在狱中坚贞不屈,慷慨赴死。他的牺牲后,队伍并未倒下,继承烈士遗志的苗可秀带领余部继续战斗。北平沦陷后,为了鼓舞民众信心,这支队伍决定夜袭德胜门外的北平第二模范监狱,轰动全国。这些英雄事迹令人动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在动荡的1937年,一场英勇的抗日行动悄然展开。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智慧地营救出数百名被囚禁的同胞。这并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是由一群心怀民族大义的志士组成的国民抗日军。他们利用巧妙的策略,成功突入监狱,释放了587名囚犯,其中约300人毅然选择加入他们的队伍,共同抵抗外敌。这支初具规模的“学生军”在平郊地区声名远扬,他们与日寇的勇敢对抗,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希望之光。
紧接着的9月8日黑山扈战役,是国民抗日军与日军的首场正面交锋。这场战斗使得日军遭受重创,一架敌机也在战火中坠落。这场胜利不仅大大振奋了军民的士气,也使得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日军的疯狂反击,国民抗日军英勇突围,队伍迅速壮大到1500余人。
国内外的报纸纷纷报道这支英勇的抗日志士队伍,连远在巴黎的《救国时报》也两次以大篇幅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他们的名字被铭记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中:首举义旗的高鹏振,“天狗司令”郑桂林,毁家纾难的唐聚伍……这些来自不同阶级的爱国者,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史上的璀璨篇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东北义勇军成为了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牵制日军入关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义勇军在日伪军的大举进攻下相继失败。他们播下的抗日火种已经燃起,并且呈现出燎原之势。
在东北义勇军主力失败后,人毅然决然地扛起了领导东北人民抗日的大旗。留在东北的义勇军余部大多接受了的领导,他们以新的姿态继续进行武装抗日斗争。这支由领导的抗日力量,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