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海南假冒保健食品含伟哥成分 已流向全国十三省

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仿佛随手一抓就能抓到一大把。方舟子对韩寒小说的质疑虽无确凿证据,却仍有人认为小说有假,甚至连药品这样的关乎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商品也未能幸免。最近,海南省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制售假冒保健食品的大案。

案件源于一个线索,海口市有一名叫王某的人涉嫌制售假冒男性保健食品,包括黄金肾宝、虫草藏鞭丸、鹿茸回春丸等40多个品种。王某的假冒保健食品不仅包装精美,而且服用后效果显著,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范围至少覆盖了全国13个省市。接到线索后,海南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调查初期并不顺利。警方仅掌握了王某的姓名和一个早已停用的手机号码。在人口众多的海口市,寻找王某的难度极大。但警方并未放弃,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调取王某的手机通话记录。通话记录显示,与王某频繁通话的主要是湖北、河北、广东等地的电话号码,其中一个海口本地的手机号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这名叫郭某的外来人员很可能与王某同伙制售假冒保健食品。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王某在海口市金马大厦三层租用了一个房间作为制假窝点之一。这个写字间平时紧闭大门,但警方发现里面有加工、生产的声音。更奇怪的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垃圾被运出。垃圾中主要是铝箔、PVC板和胶囊盒等物品,这让警方初步判断这里就是王某制造假冒保健食品的地方。

随着物流公司的发货记录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发现与王某往来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做药品或保健品批发的,涉及区域极为广泛。初步判断王某就是制造假冒保健食品的嫌疑人。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了以海南海口为生产基地、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假冒保健食品制售网络。该网络由王某等核心成员掌控,生产环节被分割成不同部分以隐藏造假手段。普通员工只知道自己的工作环节,并不知道其他环节的具体位置。直到警方展开行动前,该犯罪团伙共有五个造假窝点。

最终,海南省警方抽调大量警力展开行动,一举捣毁了这五个造假窝点,抓获了二十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了大量的假冒保健食品和制假设备。这一行动彻底摧毁了一个涉及全国十三省市的特大制售假冒保健食品犯罪团伙的运作网络。案件成功破获不仅让人们对假冒商品的警觉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表明了执法部门对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决心和力度。深入黑心窝点:揭开造假保健食品的惊人内幕

近日,一场针对假冒保健食品的深入调查在公众面前揭开了惊人的内幕。涉案金额高达8000余万元的背后,隐藏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记者首先探访了位于金肯路的一个初包装窝点,这里充斥着各种即将流向市场的假冒保健食品丸剂。这些丸剂被随意放置在塑料桶内,等待包装。在这里工作的工人都是临时招聘,每天都在紧张而忙碌地装盒。

走进另一个生产丸剂的窝点,脏乱不堪的环境令人作呕。到处都是灰尘,地上黑乎乎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发霉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产品的批准文号竟然全都是假的!这些假冒保健食品五花八门,名称多与男性保健有关,包装精美,但标注的“卫食健字”批准文号却全是虚构。造假人员坦然承认,这些批准文号要么是随意编造,要么是模仿畅销品牌的批准文号。

在对话中,记者追问:“你们是真的使用合法的批准文号,还是根本没有?”犯罪嫌疑人张某坦然回答:“这些都是编造的。”当被问及为何编造批准文号时,张某表示,这是为了模仿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除了批准文号的造假,产品的成分也令人质疑。尽管产品外包装上都标注了人参、鹿茸、冬虫夏草、枸杞等名贵中药成分,但在加工窝点,记者却找不到任何中药材料,只有淀粉、糊精和色素。犯罪嫌疑人张某承认,他们生产的产品实际上不含任何中药成分,打着中药的招牌只是为了市场好卖。

为了吸引消费者,这些产品还违法添加了西药成分。警方将查获的假冒保健食品送到海南省药品检验所进行检测,发现其中27个品种里添加了西地那非和他达那非。这两种药物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处方药,非法添加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极大。

据了解,这些产品的成本极低,每粒丸剂的成本只有两毛钱左右,而对外批发价却高达五毛钱。巨大的利润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为了逃避打击,他们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把窝点分散在出租屋、民房内,不易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这场调查揭示了假冒保健食品产业的惊人内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再次被唤起,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物流行业的疏忽:制假者的隐形护航

在近期一起涉及制售假冒保健食品的重大案件中,物流行业的不查货现象浮出水面。据调查,涉案的所有假货都是通过物流公司托运至全国各大省市。犯罪嫌疑人透露,每次他们以食品的名义发货,物流渠道对货物内容的审查几乎为零,没有任何有效证件要求出示。这一漏洞给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警方表示,为了盈利,部分物流公司甚至不去核实托运物品的真伪,无形中为造假人员规避风险提供了途径。海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负责人指出,这种情况使得三无产品和伪劣产品得以轻松通过物流渠道在各地流通。这不仅加大了执法部门对保健食品造假源头的查处难度,更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起案件的隐蔽性作案手段再次凸显了加强流通环节监管的重要性。专家们呼吁,要想有效杜绝假冒保健食品的泛滥,必须在假冒保健食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一些所谓的打假斗士为了博眼球而过于提倡打假力度,让人质疑其真实性。有的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地揭露别人,而对于真正的打假行动却缺乏实质性的贡献。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过分强调打假力度或推崇个别的打假斗士。消费者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是合理的药品价格和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只有在市场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空间。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才是根本之策。物流行业也需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不明来路的货物进行严格审查,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健康不受损害。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诚信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市场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