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洋奶粉又肆无忌惮地涨价了

近期,奶粉市场风起云涌,雅培奶粉质量事件尚未尘埃落定,“洋奶粉”却已迫不及待地开启涨价模式。

一位专家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一罐奶粉的成本明明不超过百元,但在国内市场上,“洋奶粉”的零售价却动辄三四百元,比境外高出一两倍。更有一些冠以“洋奶粉”旗号的中国特供产品,价格离谱,对消费者产生极大的误导。这种“洋奶粉”的暴利现象已经让人难以置信,而消费者面对其连续涨价却束手无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进口奶粉的销量和价格都在增长。一方面是因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行业暴利的驱使,更多企业开始进口奶粉。值得关注的是,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向中低端市场延伸。过去,进口奶粉主要攻打高端市场,而现在,各种中小品牌和杂牌“洋奶粉”也纷纷涌入,向中低端市场挺进,直接蚕食传统的国产奶粉市场。

究竟“洋奶粉”的暴利有多暴利?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关的数据为例,每千克奶粉的成本不超过百元,而一些“洋品牌奶粉”的零售价却高达数百元。一些进口奶粉的毛利率甚至超过70%,堪称暴利。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贴牌奶粉在中国市场的成本价只有几十元,但其终端售价却远超百元。牛初乳奶粉更是暴利中的佼佼者,虽然其成本比配方奶粉还要低,但由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些品牌牛初乳粉产品的毛利率在10倍以上。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中国已暂停对牛初乳复合粉的进口。

去年一至十二月,上海关区进口奶粉数量超过八万吨,占同期乳制品进口总量的四成。据估计,到2011年,中国进口奶粉规模已达惊人的五十万吨,市场占比超过半数。

与此进口奶粉的价格也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去年一月,上海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为每吨三千三百九十三美元,同比涨幅高达百分之二十五点三。而到了今年一月,这一平均价格已经飙升至每吨五千一百零三美元,涨幅高达百分之五十点四。显然,进口奶粉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价格上涨的浪潮。

相比之下,国产奶粉的涨价显得底气不足。尽管从2006年至今,国内奶粉的平均销售价格已从每千克八十元上涨至约一百元,但相较于“洋奶粉”的频频涨价,其涨幅显然较小。专家认为,国产奶粉市场定价能力较弱,提价更多是基于成本压力,而非市场策略。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区域性品牌,很难像高端奶粉品牌那样拥有超额利润空间。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贸然提价可能会失去部分顾客。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海外奶源+本土营销”的策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采用。例如纽瑞滋奶粉,采用新西兰本土奶源并在当地生产包装,然后原罐进口到中国。事实上,这并不是唯一一个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其他品牌如合生元、施恩等也面临类似的质疑。尽管有些品牌宣称是原装进口,但因其成立时间短、在当地知名度不高却自称“顶级品牌”等问题而受到消费者质疑。

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奶源质量不高,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认同感相对较弱,对国外奶粉有较强的信任感。这导致中国奶企在宣传中强调“洋”身份,而对其他方面有所模糊。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对于奶粉品牌的国籍划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中”、“洋”品牌难以界定。专家指出,国内企业需要正视养殖水平和奶源品质问题,不能仅依赖傍上“洋”身份。即便是纯正的“洋奶粉”也并非都是“质优”的代名词。近年来,“洋奶粉”也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应对此保持警惕,不能盲目选择。国内企业应从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养殖水平入手,增强消费者信心。

以上内容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含义,同时进行了适当的语言表达优化和词汇选择,使其更加生动、流畅和有吸引力。这些奶粉企业,如果没有与当地的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或者未能成功收购当地知名品牌,却公然宣称自己为“知名”、“标杆”、“顶级”等品牌,这样的宣传行为有可能涉嫌夸大宣传,严重者更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如今的消费者辨别能力日益增强,他们会深入品牌的背景。一旦消费者发现某一品牌实际上更多的是国内运营、国外代工的模式,便会对品牌的认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曹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了担忧。

由于我国奶源不足,且主要供应新鲜奶而非奶粉,从短期看,进口奶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加工和市场的缺口。但从长远角度看,过度依赖进口奶粉可能导致国产企业产生短视行为,忽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一些企业甚至会根据进口奶粉的价格来逆推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从而打压国内生鲜乳的市场价值。这种局面令人忧虑。

上海大学的顾骏教授认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重建信心体系。他们应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的品质。还需要加强奶业发展规划,增加奶牛养殖等基础投入,引导奶农进行科学养殖和规模养殖,以更好地抵御奶源风险。应严格监管,树立品牌形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的竞争力,以逐步替代进口奶粉。

在这个消费市场中,洋品牌往往通过不断涨价来试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虽然一开始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和批评,但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涨价时,消费者似乎又接受了这一现实。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回头一看,一盒洋奶粉的价格已经飙升到可以买一头羊的地步了。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理性消费,而企业也应该诚信经营,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