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全国31省份已出台常用低价药清单

今日,记者从卫生计生委药政司获悉,全国31个省(区、市)已纷纷出台省级常用低价药品清单,清单内药品平均达203种。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取消原有的最高零售现价方式,给常用低价药品赋予了更大的市场定价空间。自去年实施的低价药政策以来,放开价格和采购限制已成为解决短缺药品问题的主要策略。

去年,《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明确指出,对于清单内的药品,不再设定最高零售限价,而是由生产经营者在规定的日均费用标准内自主定价。卫生计生委印发的采购管理办法指出,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集中采购目录内的低价药,并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代表基层签订购销合同、集中支付货款。而公立医院则直接与挂网生产企业议定成交、及时结算。

与此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根据《关于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点生产试点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协调机制”,确定了氨苯砜等7个试点品种。去年7月底,定点生产企业招标遴选工作已启动,目前已完成了部分试点品种的定价、招标遴选方案及企业供货区域等工作。

短缺的不仅仅是低价药。近期,卫计委针对急救药物短缺问题出台了相应对策。医改开始后,药品短缺成为每年热议的话题。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将问题归咎于廉价药的短缺,认为是医院为了“以药补医”而倾向于使用更贵的药物。除了廉价药物外,还有不少短缺的药物是一些没有可替代的高价药。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廉价药短缺并不合理。

事实上,药品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面临的原因各不相同。在中国,造成药品短缺的根源并不在医疗机构,而在于市场供应。作为采购方,医疗机构已经尽力采购所需药品,但在某些市场上却难以找到这些产品。现在,短缺的药品不仅仅是低价药,高价药也占很大比例。比如广州的一家三甲医院已经难以采购到治疗癌症的高价药“多吉美”。

改善药品的可及性一直是医改的追求,但在中国现实环境下,这几乎是一个难以触及的目标。很多新药即使在中国专利过期后仍然难以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现行公立医院招标采购政策下,“多吉美”现象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根本无法完全避免药品短缺问题。在中国,药品进入医院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即使药品疗效显著也无法立即进入医院,必须先通过招标流程。招标流程本身存在诸多挑战,如招标周期过长、招标频率不稳定等,导致药企无法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我们需要在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药品采购和招标流程,提高药品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医疗机构的药品库存管理,确保临床用药需求得到满足。还应加大对低价药的扶持力度,确保常用低价药品的供应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药品可及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推进产品进入医院的大门如同穿越层层阻碍的迷宫。尤其对于那些高价的生物靶向药物来说,中国的物流运输体系仿佛成为了其前进的巨大阻碍。

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药品可及性面临巨大的挑战。跨国制药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高价药品也只能在专利保护期间,勉强覆盖一线、二线城市的部分医院。这不禁令人感慨,药品流通的壁垒何其严重。

新医改后,中国首次大规模药品短缺问题是由基本药物制度引发的。为了强调基本药物的重要性,许多医院被要求大量储备,导致许多常用但非基本药物的药物出现了大规模的短缺。这些问题直到基药增补目录得到大规模放开才得以缓解。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立医院采购办法的新动态显示,患者自费药物在采购总量中的比例也受到限制。这对于那些暂时无法进入医保目录、但上市时间较短的高价药来说,无疑加大了进入医院的难度,这也预示着更大范围内的药品短缺即将到来。

短缺,这个词让人忧心忡忡。从2014年的低价药政策可以看出,和各界已经在为解决短缺药品问题而努力。价格放开和采购限制放开已经成为共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药品短缺的根源在于价格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将短缺药与低价药相联系所造成的误解。实际上,中国药品短缺并不仅仅局限于低价药,高价药品同样面临短缺问题。这种短缺现象的频繁出现,恰恰是因为市场渠道不够通畅。

以多吉美为例,患者的家属甚至找到了从印度购买该药物的渠道,而且似乎比在中国购买原研药还要容易。这种奇特的短缺现象反映出我们的市场依然不够成熟,仍有大量的用药需求无法满足。面对频频短缺的高价药,制药企业应当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叹息。

针对生产创新药物的企业,应该毫不犹豫地采用“DTP”特药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药房提高这些药物的可及性。如果患者在医院无法购买到所需药物,至少可以在药房获得。如今,移动医疗发展迅猛,如果DTP能与移动医疗相结合,或许能事半功倍地解决高价药短缺问题。因为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更为广泛,可以有效解决高价药采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如果购买印度仿制药都比在中国购买原研药容易,那么这些药物的原研厂家确实需要深思如何在现行政策下避免短缺问题。他们必须新的策略,如何在现有的挑战中找到突破口,确保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药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的用药需求努力。我们期待一个更加成熟、更加通畅的药品市场,让每一个需要药物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