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省级部门不让深圳药价下降

药价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多次出现的药价虚高现象,让人们不禁对药品价格的真正构成产生了疑惑。

深圳居民刘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发现在看病时,药店的药价比医院的要便宜得多。以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为例,同一药品在医院和药店的售价差距明显。这让刘先生不禁疑惑,为何药店的药价总是比医院低?药价虚高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观点认为,药价虚高的原因可能出在招标环节。确实,同一家厂家生产的药品在不同地区的售价存在差异,甚至有的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的中间价差高达20倍。医院方面表示,他们只能按规定在中标价基础上加收一定比例卖给患者,其利润远达不到数倍或数十倍的程度。这表明,药价的构成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一位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透露,同一种药品,由于厂家不同,进入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异。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何同一药品,不同厂家之间的价格可以相差如此之大?

有人认为药价虚高的关键在招标环节,而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规财处负责人则表示,在药品遴选过程中,哪些药品可以入围是由省里决定的,具体过程并不清楚。虽然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引入了报价、竞价、议价谈判等环节,并引入了专家监督,但其中的具体细节从未正式披露,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扑朔迷离。

深圳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在广东省统一采购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药价的方案,但均未获得通过。这让人们不禁感叹“药品招标采购水很深”。从深圳提出的多次降价方案被否决可以看出,药价问题并非简单明了,背后涉及到多方利益和复杂的机制。

面对这些问题,深圳市卫生部门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他们曾提出对入围厂家、经营企业进行二次招标,对入围药品进行二次遴选,试图进一步降低药价。这些提议均未获得通过。目前,深圳市卫生部门只能在遴选环节上下功夫,寻找可挖掘的降价空间。

对于公众来说,药品价格透明化、公开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让药品价格真正公开透明,才能消除公众的疑惑,让药品市场回归正常秩序。目前药品价格查询网页一直无法打开,这使得公众无法了解药品的真实价格情况。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让公众对药品价格有更清晰的了解。重塑药品价格机制的:从招标到实际价格透明化

近日,关于药品价格管理机制的新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关键变化在于药品价格信息被整合至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此前,由深圳天驰医药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药品价格信息查询系统因无法更新药价信息,频繁收到市民的投诉,现已暂停服务。

这一变革背后,隐藏着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对药品价格机制深入反思与行动。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医生开药收回扣的现象存在且难以杜绝,关键在于斩断药品中标前的利益链,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机制。

江捍平指出,深圳市卫人委在用药方面一直执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对于超常规使用的药品会及时喊停。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药品使用剂量异常大,背后隐藏的利益关系令人深思。他还承认,医生收取药品回扣的手段非常隐蔽,卫生行政部门难以现场查证。尽管如此,医生开贵药与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之间的直接关联并不大。

针对招标环节出现的价格虚高问题,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积极应对,对近期曝光的药品价格进行了核查,并公开了核查结果。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主任梁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采购平台的药品分为三类目录,各类目录的药品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对于高价药好卖的现象,梁霞认为这主要是体制问题。

在公开透明的呼声下,广东省正在尝试改革招标环节。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有提案直指药品越招越贵的问题,要求公开招标人员的信息及中标后药品价格对比。该提案以2008年的价格为基准,对2009年的药品采购价格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涨价幅度大于降价幅度,说明招标后的整体价格在上升。

为了让患者享受到低价药品,必须从源头——招标环节就控制价格。公开招标的实际效果并向大众公布是重要一步。提案建议由物价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对涨价品种进行成本核算并向全社会公布涨价理由。每年招标后应在网上公开发布结果及中标价格,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在这一系列变革背后,是对药品价格机制深入改革和完善的坚定决心。广东省正努力通过更加透明、公平的招标机制,以及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药品价格合理,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