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避孕药与深静脉血栓的隐秘关联
近日,重庆一位年轻女性引发社会关注,她因长期大量服用避孕药,不幸患上了深静脉血栓。这一病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避孕药的潜在风险。
在这起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震惊的故事。这位年仅25岁的女性,从四年前的某一天开始,每月频繁服用口服紧急避孕药。有时每月一次,有时甚至每月两三次。去年十二月,她停止了服药,原因是药物失效导致她意外怀孕。
停药后的第三天,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在人流手术后卧床休息时,她突然感到左侧小腿疼痛难忍。最初还能勉强下床走动,但几个小时后,疼痛迅速加剧,甚至无法站立行走。经过一系列治疗,最终被西南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医生指出,长期大剂量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会增加4到8倍。除了诱发静脉血栓外,还可能引发妊娠斑、乳腺增生、体重增加、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致癌。这位年轻女性的遭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这位年轻女性外,还有其他年轻女性也遭受了类似的命运。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范文辉透露,他曾接诊了几位因长期服用避孕药导致脑血栓的年轻女性患者。其中一位李女士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严苛节食,再加上长期服用避孕药,最终导致了脑血栓的发生。幸运的是,经过手术治疗和抗凝治疗,她最终康复出院。
那么,避孕药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危害呢?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迟路湘介绍,血栓是血液非正常地在血管内凝结的结果,分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人体的深层主静脉,下肢最为常见。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导致凝血因素增高,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一些继发性原因也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如骨折、创伤、恶性肿瘤等。
脑血栓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等严重后果。长期服用避孕药和节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诱发脑血栓的发生。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谨慎选择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脑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让我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珍爱生命!脑静脉血栓的非炎症性成因及避孕药的潜在风险
脑静脉血栓的形成,一种非炎症性的病症,其背后隐藏着多种成因。妊娠、产褥热、全身衰竭、脱水、心功能不全、血压粘稠度增加、高热、外伤等都可能成为其诱因。这些多元因素导致血液流动减缓,从而促成了脑静脉血栓的形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避孕药为何会成为静脉血栓的一个诱因呢?对此,专家迟路湘进行了详细解释。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的成分有所不同,而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在长时间大剂量摄入时,会增加血液中的凝固成分,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速度减缓。这种情况下,只要人体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或存在轻微脱水情况,就极有可能触发静脉血栓的形成。据相关统计,长期大剂量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会比健康且未服用避孕药的妇女高出4到8倍。
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的李蓉副主任为我们揭示了长期大剂量服用避孕药的更多潜在风险。除了已知的妊娠斑、乳腺增生、体重增加和月经不调等不良影响外,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甚至引发癌症。自从美国将雌激素正式列为致癌物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基础实验数据证明雌激素与多种器官的肿瘤关系密切。乳腺癌、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内分泌器官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以及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四大肿瘤组织中均发现有雌激素的存在。
除了口服避孕药,市面上还有外用和皮下埋植避孕药。无论哪种形式,只要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外用避孕药可能会对阴道造成刺激,不适合阴道炎患者使用。李蓉副主任强调,使用避孕药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建议采用对人体影响较小的物理避孕方法,如避孕套。除了达到避孕效果,避孕套还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
关于避孕药的潜在风险以及其他相关健康话题,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了解这些知识,做出明智的健康选择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都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