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霍乱病例公告及防控知识科普
7月11日,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大学校园内发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过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的复核,该病例被诊断为霍乱。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伴有低热,但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也已消失。
霍乱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危害大,被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于岩岩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霍乱的成因及防控知识。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引发的。当人体不慎摄入带有霍乱弧菌的食物或水,霍乱弧菌就会进入胃部。在胃酸减少或数量过多的情况下,霍乱弧菌就会突破胃的防线,进入小肠。值得注意的是,霍乱弧菌有多个血清群,但只有O1和O139群能够引发疾病。
一旦感染霍乱,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这将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液,可能会在短短的24小时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霍乱的防控,应高度重视。
幸运的是,目前已有WHO批准的口服霍乱疫苗可以应用,其保护率能达到65%以上。但疫苗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防止病菌从口而入。于岩岩提醒广大市民,预防霍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饮用生水,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注意生熟案板分开使用,并在饭前便后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
一旦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应立刻前往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及早发现、及时诊治是防控霍乱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做好个人防护,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视频制作实习生唐妍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