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感冒药的安全问题频频引发公众关注。美国制药巨头强生旗下的麦克尼尔公司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公司于近期宣布自愿召回其生产的21个批次的非处方药,包括儿童与成人用的泰诺、抗过敏药可他敏以及镇痛药美林等。原因是这些药品可能含有化学物质2,4,6-三溴苯甲醚。
在此之前,强生公司曾因泰诺等非处方药散发霉味而遭到消费者投诉。公司曾将这一问题归咎于药物运输过程中包装材料的异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言论却指出,麦克尼尔公司存在“系统性质量问题”。
这一系列的药品召回事件已经引发了公众对强生产品安全性的担忧。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数据,强生止痛药的销量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已经大幅下滑。仅一年内,强生就发生了至少5次药品召回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的召回、婴幼儿用感冒退烧药的召回等。
而回顾强生的历史,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早在2005年,印度有关部门就在强生生产的婴儿油中发现了对婴儿有害的石蜡油成分。强生的镇痛药透皮贴剂也被涉嫌导致多起患者死亡事件。而在中国市场上,强生婴儿产品也曾被检出含有有害物质二噁烷。
对于这一连串的质量问题,强生公司自有其解释。对于之前召回药品,强生解释为运输过程中包装材料的问题。FDA的报告却揭示了强生药厂的一些仪器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和污垢,管线也有胶带缠绕,部分药品的原材料受到细菌污染。而对于二噁烷的问题,强生则表示这是无法避免的,并强调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使用者造成明显伤害。
尽管如此,公众对于强生产品的安全性仍然心存疑虑。这一系列的事件无疑对强生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这些质量问题还可能导致人们对其他非处方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在这个健康至上的时代,药品的安全性无疑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强生公司需要深刻反思其质量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以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强生公司近期陷入了一系列的质量风波之中。针对本报7月7日报道的《旋涡再起:强生被指“做局”血糖仪》一文,强生在7月9日发表声明,坚决否认对产品质量的忽视,并承诺始终致力于以最高的质量标准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长期深耕中国健康保健行业。声明发布后不久,其下属麦克尼尔公司因质量问题宣布召回药品,这一行为使得强生的声明显得苍白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强生所遭遇的质量事件,多数并未涉及中国市场。尽管强生在华拥有9家企业,旗下品牌如泰诺、达克宁、吗丁啉等医药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但强生曾明确表示,召回的产品均为美国生产,不向中国销售,也不会考虑在中国进行召回。
对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质疑,指出问题产品召回不涉及中国,这种做法肯定存在问题。该人士还介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大部分原料药生产因高污染、高能耗而由欧美企业放弃,主流药企的原料大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原料没有问题,那么出问题的应该不是国外生产的产品独享特权。实际上,中国是外资药企全球采购的重点区域,各大药企都在国内设有采购中心。
国家药监局一位官员表示,不能因美国召回了我国也召回。药监局实施召回需要根据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来决定,目前并未收到强生的相关问题产品报告。
尽管如此,强生的质量问题仍然引起了消费者和国家监管部门的警觉。今年5月,针对强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40余种质量不合格药品的事件,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改革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会上,美国FDA副局长指出强生下属麦克尼尔公司存在“系统性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对麦克尼尔公司生产程序的检查结果“无法令人满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对强生婴儿香桃沐浴露中检出的微量二噁烷进行维权。在某社区网站上,有关强生产品质量的帖子持续引发关注,甚至出现千人签名抵制强生产品的现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强生公司曾支付数千万美元回扣以推销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及其他药物。这一行为引起了美国联邦检方的注意并对其进行起诉。针对此消息,某网站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76%的人认为强生在中国存在行贿行为,66%的人表示不再购买强生产品。这一系列事件对强生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下滑,市场份额减少。
强生公司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希望强生能够正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问题,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