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纸乱象频现,令人震惊!“厕用纸”竟变身“餐巾纸”,公然登上餐桌,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餐巾纸监管出现真空地带!
第一现场:厕用纸竟成餐巾纸,公然登上餐桌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针对社会举报,对广西南宁、吉林长春、海南海口等城市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在餐馆里,记者发现一些餐馆提供的餐巾纸存在严重问题。这些纸颜色过于白亮,纸质疏松,漏洞百出,轻轻一抖就会散落大量白色粉尘,明显不符合《餐巾纸卫生标准》的规定。这些杂牌餐巾纸存在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小餐馆中。
在海口市,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些小型餐馆为了降低成本,免费为顾客提供劣质的纸巾,这些纸巾往往没有包装,更有甚者在小吃店和大排档直接用卷筒纸充当餐巾纸。这些卷筒纸的纸质粗糙,抖一抖就会有粉尘掉落,而许多顾客却对此习以为常。
记者对比发现,名牌餐巾纸的纸质柔软细腻,包装上印有详细的生产信息、原料、执行标准等。而杂牌餐巾纸的纸质则比较粗糙,包装简易,缺乏必要的信息标注。
厂家生产卫生纸原纸却不标明用途
在广西南宁宾阳县新桥镇一带的造纸厂或纸品厂,记者发现这些厂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是厕用纸。这些厕用纸经过加工后却变成了餐巾纸上餐桌。这些纸品厂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生产的确实是厕用纸,但对于这些纸的最终用途却无法保证。
根据社会举报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规定,生产纸巾纸的原料不得使用回收纸及其他回收纤维状物质。南宁市宾阳县一些纸品厂却违规购买用回收废纸做原料的厕用纸加工成餐巾纸,转卖给餐馆,最终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面对这一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原料生产餐巾纸的厂家有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面对这样的餐巾纸乱象,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加强监管,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这一切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餐巾纸,保护自己的健康。宾阳县整治造纸业乱象:餐巾纸质量令人堪忧
近日,宾阳县针对造纸行业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整治行动。据了解,金城造纸厂、科龙造纸厂等纸品生产单位被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企业使用“厕用纸”加工成“餐巾纸”,但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企业在生产餐巾纸和卫生纸时存在无证生产、产品标识不清等不规范行为。其中,金城造纸厂生产的卫生纸原纸上甚至未标注产品用途,这给餐巾纸产品质量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企业被指使用荧光粉漂白废纸,这种行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宾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黎永春指出,荧光增白剂在造纸业被广泛使用,其目的主要是增加纸张的白度。但由于这些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废纸,经过脱墨、漂白后,仍需使用荧光增白剂才能达到理想的白度。一些专家警告,荧光增白剂一旦被人体吸收,不易被分解,长期接触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除此之外,宾阳县的餐巾纸市场也乱象丛生。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调查显示,不少纸巾类产品含有荧光增白剂、滑石粉等可能致癌的物质。劣质餐巾纸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有关部门反映,由于餐巾纸加工厂多为家庭小作坊,规模较小、数量众多且容易转移,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南宁市宾阳县的纸品加工厂数量仍在进一步清查中。
黎永春表示,虽然社会关注度很高,但目前国家标准并未明确规定荧光剂、滑石粉是否能添加到卫生纸、餐巾纸中,这一空白亟待填补。否则,监管部门在判断纸品是否合格、约束造纸企业时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全国生产餐巾纸的厂家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监管存在真空地带。目前,和食品直接接触的用纸如食品用纸杯、纸餐盒等已有明确规定需要有“QS”认证,但餐巾纸并未纳入这一范畴。
海南省的情况也不例外,质监部门在检查纸巾企业时面临诸多挑战。经费有限、企业数量众多、监管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都为有效监管带来了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状,公众的健康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规标准,以确保公众能够使用安全、合格的餐巾纸。在当今社会,许多小饭店和小吃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卫生纸代替餐巾纸供给顾客,这种现状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海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队长梁章篇透露,去年纸巾纸产品的抽样批次合格率约为86%,而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餐巾纸的拉伸强度和吸水率上。这表明,市场上的餐巾纸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对于餐巾纸在餐饮市场的监管问题,却出现了部门之间的模糊地带。卫生部门认为应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监管餐巾纸的使用情况,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则表示这并非其职责范围。这使得监管出现真空,导致一些不法厂家难以得到有效监管。
海口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干部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他们没有对餐巾纸的监管权限。这使得市场上的餐巾纸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官方监管和保障,消费者在选择时只能凭借感官判断质量,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风险。
市场上,卫生纸和餐巾纸的界限模糊,很多卷筒纸只在包装上标明“卫生纸”,部分质量较好的会标注“面巾纸”“纸手帕”“纸面巾”。对于哪些可以用于“擦嘴”,哪些只能用作“厕用纸”,消费者往往无法从包装上获得明确信息,这也给不法厂家留下了可乘之机。
业内专家呼吁,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需要明确餐巾纸的包装标识,强制在外包装上标注如“QS”一类的标志,并用显著的文字或图案标明其使用用途。
对此,有人提出观点:餐巾纸的使用和普及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人们从布手帕过渡到一次性纸巾,生活方式的改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餐巾纸的质量问题以及其与厕用纸的不分问题成为了新的社会议题。这不仅关乎消费观念、厂家的诚信经营,更关乎部门的市场监管。如今,人的生命价值提升,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注餐巾纸问题也是关注民生。
群众的声音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是时候出台措施加强监管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将餐巾纸纳入食品用纸的范畴,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管理餐巾纸,让群众放心、安心。可以说,餐巾纸问题的妥善解决,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小小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