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央视网评:校园霸凌如何有效应对与解决

校园霸凌治理全面深化策略

一、在法律与制度的层面加强治理力度

为了对校园霸凌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理,首先应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强化。

1. 完善法律定义与惩戒机制

我们必须明确校园霸凌的法律界限及责任归属,确立明确的法律定义,并针对校园霸凌制定特定的处罚措施。对于性质恶劣的霸凌事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年龄小”不再是逃避法律制裁的借口。还应建立校园霸凌事件的分级处理标准,确保整个处理过程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2. 建立强制报告与举报机制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反霸凌行动,应设立专门的校园霸凌举报平台。平台收到报告后,学校必须启动调查程序,并公开处理结果,坚决杜绝内部消化或息事宁人的做法。

二、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

学校是防止校园霸凌的最前线,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1. 强化预防教育与日常管理

学校应将反霸凌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性。学校还应加强校园内的监控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冲突。

2. 完善应急处理与心理干预

一旦霸凌事件发生,学校应第一时间保护受害者,对施暴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还应联动心理专家对双方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受害者走出阴影,施暴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屡教不改的施暴者,学校应及时将其移交至专门学校或司法机关处理。

三、司法与社会的刚性约束

除了学校和个人的努力,司法和社会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

1. 司法介入震慑恶性行为

对于涉及暴力侮辱、人身伤害等严重违反法律的霸凌行为,司法机关应依法严惩,打破“未成年即豁免”的误区。通过公开宣判典型案例,对社会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

2. 家校协同与社会监督

家长应密切关注子女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沟通。社会层面可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定期评估学校的反霸凌措施落实情况,并向公众公开评估结果。这种监督可以确保整个治理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校园霸凌,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要有保护意识和能力。

1. 提升应对技巧与法律意识

教育学生面对霸凌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通过拖延、呼救等方式寻求脱困。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确施暴者需承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2. 构建正向校园文化

通过团队活动、互助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减少孤立和排斥现象的发生,从根源上压缩霸凌滋生的空间。

关键措施示例:

法律示范:山东某校教师的反霸凌应对课程被多地推广,其“刚柔并济”的方案为应对校园霸凌提供了新的思路。

司法实践:某地法院对一起校园霸凌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施暴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形成了有效的社会震慑。

校园霸凌的治理需要法律、教育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等措施,逐步扭转“法不责幼”的认知偏差,构建“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