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团”的病情发展时间线
在遥远的岁月中,“团团”的生命历程被镌刻在时间的轨迹上。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旅程,开始于它的健康状况首次亮起红灯的时刻。
1. 首次发现异常(2022年8月)
在人们的视线中,“团团”因癫痫症状的出现,被首次发现脑部存在局部液化病变坏死。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流星坠落,人们开始怀疑它是否正面临着一场未知的灾难——肿瘤。
2. 病情反复恶化(2022年10月)
仅仅数月后,它的病情急剧恶化。采食量骤降,从原本的每日12公斤降至5.3公斤,身体逐渐失去了力量。后腿拖行无力,长时间侧躺,仅能在短暂的进食和休息中找寻生存的力量。第二次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更是令人揪心,病灶区域不断扩大,脑部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幅提高。由于缺乏侵入性确诊的条件,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3. 转向舒缓治疗(2022年10月底)
面对严峻的情况,医疗团队果断决定采取类似人类安宁疗法的舒缓治疗。他们希望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能为“团团”带来一丝生命的温暖和尊严。
4. 病情急剧恶化至离世(2025年2月)
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顽强的生命。在时间的流转中,“团团”的病情再次急剧恶化。2025年2月25日,它因短时间内多次癫痫发作,单日发作达三次,药物无法缓解症状。在无尽的痛苦中,“团团”最终在医疗团队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二、“团团”的医疗应对措施
在“团团”的生命历程中,人们始终在努力寻找救治的方法。药物治疗是其中的一部分,抗癫痫及镇定药物曾一度带来希望,但随着病情的恶化,短效药物逐渐失效,无法再抑制症状。两岸的医疗专家也在不断地交流和协作,台北市动物园与大陆卧龙保护区的专家多次共同诊疗方案,并申请大陆专家赴台协助,尽力为“团团”寻找一线生机。
三、“团团”的后续处理与社会反响
随着“团团”的离世,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后续处理和社会反响。它的皮毛及骨骼标本被保留在台北市动物园馆内,作为它生命的永恒纪念。园方还特别设置了“‘团团’我想跟你说”的专区,让两岸民众自发表达哀悼之情。作为一个和平交流的象征,“团团”的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