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家长指禁止幼教乱收费规定中看不中用

刚刚过去的周末,家住北京西三环的程女士将女儿送往门头沟的姥姥家。因为寒假期间幼儿园的兴趣班停课,而程女士的下班时间无法按时接孩子,只得暂时托付。让程女士更为担忧的是,幼儿园下学期可能不再开设兴趣班。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力图整治备受家长诟病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不合理收费现象。该《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费用,包括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并禁止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等为名向家长另行收费。

程女士对于这一政策表示了一些疑虑。初闻几个国家部委联合整治幼儿园乱收费的消息,她倍感欣慰。作为一名家长,她对“入园难”、“入园贵”深有体会。仔细研究具体措施后,她发现有些规定似乎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和程女士一样,几位教育专家对《暂行办法》给予了肯定。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秘书长廖丽英认为,收费问题是幼教发展的关键点,若无法突破这一问题,教育的公平、均衡和良性发展都无从谈起。《暂行办法》的出台,是幼儿教育迈向秩序化的重要一步。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指出,虽然部门制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幼儿教育当前的乱象形成原因复杂,单靠禁令难以根治。

“就怕提着钱袋子却找不到收钱的。”谭女士的儿子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幼儿园上大班。她曾试图为儿子上公立幼儿园而支付高额赞助费,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谭女士认为,赞助费的存在是公立园资源稀缺的反映。她表示,一年几千元的赞助费并不算多,有些知名幼儿园的赞助费甚至高达数万元。尽管如此,家长们仍然愿意为公立园付出更多,因为相比私立园,公立园在价格和质量方面更具优势。许多家长担心禁令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

除了赞助费问题,《暂行办法》中提到的兴趣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家长们对此表示举双手赞同。一些专家指出,兴趣班背后反映的是异化的应试竞争。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一些家长认为通过参加兴趣班可以让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即使幼儿园不再开设兴趣班,家长们也可能会选择到外面报班。

储朝晖研究员表示,要解决幼儿园教育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理顺供求关系。目前,公办园和民办园、示范园与一般园、发达地区幼儿园与不发达地区幼儿园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加剧了供需矛盾。单纯禁止赞助费或兴趣班收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幼儿教育正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要解决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教育机构、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从根本上理顺供求关系,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均衡和良性发展。在孩童兴趣之路的征途上,家长们纷纷选择为孩子报名参加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全面发展。

去年九月,李女士听闻幼儿园推出了新的兴趣班,虽然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但她认为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她为孩子选择了钢琴和跆拳道,期望孩子在音乐的旋律中找寻自我,同时在身体的锻炼中增强体质。李女士的想法得到了许多其他家长的共鸣,他们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好机会。

程女士的女儿在幼儿园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兴趣班,从科学课到泥工,从智学城堡到轮滑,每一天都有新的与挑战。程女士坦言,她曾在外为女儿报过英语班,但发现幼儿园的多元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由于程女士夫妇的工作时间晚,无法及时接孩子回家,幼儿园的兴趣班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幼儿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和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幼教专家们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背后推手正是这些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所谓兴趣班。专家指出,过早的知识灌输可能会损害孩子的长远发展潜力。面对现实社会的竞争压力,家长们仍然坚定地选择让孩子接受兴趣班的培训。

北京市教委曾试图禁止幼儿园开设兴趣班特长班以遏制变相创收的现象,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八成的幼儿园继续开设此类课程。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把魔鬼引向未来”,应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整合资源、缩小不同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保障最底层的百姓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对于幼儿园的规划,应当提前预见未来的人口高峰趋势并提早准备。同时强调幼儿园的职能之一是融合不同背景的孩子在游戏中彼此融合、分享和合作。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所接受的幼儿园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在他们的个性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如何平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长们都在努力为孩子寻找最适合的成长路径。而幼教专家们则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幼儿教育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这不仅需要部门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推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