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课堂上38名学生轮流被掌掴打人老师已被停课

震撼!教室内的耳光声引发轩然大波

在安徽合肥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的开学第一天,一场令人震惊的事件震惊了全校乃至整个网络。张老师,这位新调来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因为学生们未能按时完成古诗词默写任务,竟然在教室中掌掴了多达38名学生。这一事件被一名学生偷偷录下并上传至网络,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视频中的画面令人揪心。站在讲台上的张老师,情绪激烈,不时要求学生上前接受他的耳光。无论男女,每个学生都遭受了两记耳光,声音回荡在整个教室。被打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反抗,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记者来到这所位于北城世纪城小区内的学校,发现学校的建筑风格和小区的整体色调一致,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这起事件无疑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了解,北城世纪城小区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学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地产项目。而这所中学作为项目的配套设施,其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县范围内名列前茅。

在校门口,记者遇到了不少前来送饭的家长。他们对这起事件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位家长表示,她并不知道张老师的这种行为,只是听说他是从农村中学调来的,业务能力应该不错。但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并未遭受这种待遇时,她表示十分庆幸。她表示,虽然孩子们有时候需要适当的“教育”,但是打人不应该打脸,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

当记者与学生们交流时,他们纷纷表示对此事感到震惊和不解。他们表示,如果换成自己被打耳光,肯定会觉得非常尴尬和难过。而孙素英(化名)的孙女也是被打的学生之一。她愤怒地表示,孩子回家都不敢提这件事,而且被打后精神状态非常差。她说,张老师因为古诗词没按规定完成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是不能接受的。她甚至呼吁解散所谓的“最差班”。

面对眼前的一幕,孙素英眼眶湿润,心如刀绞。她的孩子被张老师打了,嘴巴被磕破,鲜血淋漓。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侮辱,万一孩子因此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她无法承受这个后果。她说:“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暴力的方式?”

愤怒之下,孙素英和其他家长一起到学校讨要说法。张老师的道歉并未平息这场风波。尽管他表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试图提升他们的成绩,但这并不能平息家长们的不满。家长表示,被打的孩子所在的班级是年级里成绩最差的一个班,他们要求学校解散这个班级,重新分班。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的细节开始浮出水面。共有38名孩子遭受了张老师的耳光,这位曾经以严格著称的老师如今已被停课。据知情人士透露,张老师因为学生没有按时完成古诗词默写而采取了体罚的方式。事后,他逐一登门道歉,并得到了长丰县教体局的警告处分。

关于张老师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一位老同事透露说,张老师为了出成绩,可能由于家里的一些事情影响了情绪。但无论如何,这种冲动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甄老师表示:“张老师平时为人谦和,与学生相处融洽,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暴力。”

事件发生后,学生们需要的不只是张老师的道歉,他们更需要心理关怀和疏导。中科院心理所博士严万森副教授指出,教师公平公正、正直正气、善良包容的心理行为特征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至关重要。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用爱和关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此刻的张老师正在接受调查,而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应对此事。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教育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面对。教师的心理行为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角色。当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品质,如暴力冲动和当众掌掴等出现,就会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心理伤害。这种集体式的人格侮辱,其长期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严教授指出,当众掌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需要当事教师深刻反思并上门道歉。但仅仅道歉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应该邀请专业的心理干预或咨询专家,采取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的危机干预形式,对被掌掴的学生以及其他可能受到心理影响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和疏导。这样的干预措施是必要的,以避免更大的后续心理伤害。

教师的行为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教师应该以积极正面的人格姿态,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传递正能量。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履行其职责,为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心理行为品质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我们应该倡导教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来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对于任何不当的行为,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