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读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读者,对林黛玉这一角色定有深刻了解。央视版的电视剧更是生动展现了林黛玉的真实一面。那么,林黛玉究竟因何而死呢?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开始。
在第九十七回中,标题为《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的大悲与他人的大喜形成鲜明对比。第九十八回中,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临终前的遗言,是对丫环紫鹃说的,“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她心系家乡,渴望回到扬州,但无奈身体日渐衰弱,心愿难偿。她在精神上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孤儿,无家可归,短暂的一生都在诚惶诚恐的不安全感中度过。
黛玉的后一句遗言是不完整的,她直声叫出的“宝玉、宝玉,你好……”,许多人都猜测她未说完的是那个“狠”字,她在责怪宝玉狠心。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想说的是“傻”字。她对宝玉没有误解,没有怨恨,只有一声同病相怜的轻叹。否则她没必要重复两遍宝玉的名字。她以一声叹息向宝玉告别。
对于林妹妹,宝玉并没有那么狠心。狠的其实是命运。命运的捉弄使黛玉临死前都无法再见宝玉一面,而宝玉也未能见到垂危的黛玉。黛玉带着病情、误会、怨恨和无尽的惆怅离世。她误会宝玉了,其实宝玉也患了心病。大观园上下为了让他与宝钗完婚,对傻里傻气的宝玉撒谎,告诉他娶的是林妹妹,他也深信不疑。当他得知真相后,病情更加严重。他哭着喊着要去见黛玉,“我要死了!我……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了……”
连贾母都明白,宝玉的病源于黛玉。他们的病都是心病,是同病相怜的人。他们的情感是互相呼应的,彼此能走到一起,想到一处。这也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情有独钟的原因,而对薛宝钗却无法产生同样的情感。薛宝钗太健康了,理智清醒,与感性丰富的贾宝玉缺乏共同语言。
而林黛玉则生活在阴影里,她的内心有许多难以解开的心结。这些心结源于她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她的内心就如同被沙粒侵入的贝壳,需要忍受痛苦去包裹伤口。她的内心孕育的是一颗夜明珠,是绛珠草所化的精华。
黛玉因无法化解的忧伤而死。其实宝玉心里也有这样的结。黛玉与宝玉原本有可能替对方解开内心的情结,使之不至于成为死结。然而他们错过了相爱、相伴的机缘。
最终,黛玉离世,虽然宝玉还活着,但他的心却已经死了。他选择了出家,并非寻求新生,而是苟延残喘。两人的命运如同两颗相互吸引却未能相遇的流星,擦肩而过,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惆怅。在《红楼梦》的纷繁故事中,黛玉之死无疑是最为引人深思的一章。黛玉,这位被誉为“病美人”的佳人,她的死因究竟何在?是身体的疾病,还是心灵的创伤?是爱情的破灭,还是生活的无奈?让我们一同这其中的真相。
黛玉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咳嗽、吐血、肝火上炎等症状交织,显然是肺痨的征兆。深入其根源,这一切病症皆与她的情感、情绪有关。失恋引发的心病,最终导致了肺病的恶化。可以说,她是因害相思病而死的。
在贾府的大观园中,黛玉的潇湘馆静寂无声,而另一边却是锣鼓喧天,宝玉与宝钗的婚礼正在进行。这鲜明的对比,使黛玉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和梦想彻底破灭。她所承受的甜蜜与苦涩的反差,使她无法承受。心中的苦楚、泪水、汗水都汇聚成河,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命运是苦的,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的她选择了死亡。
那段时间,宝玉失去了他的命根子——宝玉,而黛玉也失去了她的宝玉。她体会到了无枝可栖的凄凉与彷徨。相思病如山倒,她的身心都垮掉了。失去宝玉的她,对大观园再也没有任何留恋。想回老家,身体却不允。面对眼前的现实,黛玉只能选择死亡来逃避痛苦。
那天,黛玉在沁芳桥附近的山石背后散步时,无意间听到了宝二爷娶宝姑娘的计划。这个晴天霹雳让她震惊不已。她心中的甜苦酸咸无法言表,身体仿佛有千斤重,脚步轻飘飘的。在自己家门口迷路,可见她当时的心神恍惚。
听到宝玉和宝钗的消息后,黛玉就发病了。她的心病发作了。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嫁给宝玉的不二人选,现实的打击让她无法承受。见到宝玉时,她的反应已经不正常了,只会傻笑和点头。她的身体因心病和肺病的双重折磨而日渐衰弱。
黛玉死前的情况十分凄惨。她手先凉了,眼神无光,目光散漫。她直声叫唤着宝玉的名字,带着怨恨和泪水离世。她挣扎着撕毁那些题有诗稿的旧帕子,表达她对宝玉的怨恨和对爱情的绝望。可以说她是气死的,是活活气死的。她觉得宝玉最终骗了她,抛弃了她,带着深深的怨恨离世。
《红楼梦》中的黛玉之死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她的死因既有身体的疾病也有心灵的创伤。失恋、爱情的破灭以及生活的无奈都成为了她死亡的催化剂。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海市蜃楼最终被现实的残酷烧得只剩下灰烬。更多关于黛玉之死的细节和解读请关注频道更新内容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分享和交流心得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