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我国医学物理专业即将确立一级学科地位

日前,从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医学物理学界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学分会关注的“医学物理学”在经历长期的努力和等待后,终于作为新增的“医学物理专业”得以确立。

在公布的110个一级学科中,医学物理专业被正式确立并划归到“医学技术”学科下,学科编号为1010。这一举措意味着,全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将陆续开展医学物理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毕业生将有机会获得医学学位或理学学位。

这一学科专业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国家学位授权审核和学科管理的基本依据,而且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以及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学士学位将按此目录的学科门类授予。

在“医学”学科门类中,包含了11个一级学科,其中“医学技术”是今年新增的两个一级学科之一。而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则囊括了六大专业领域,其中包括医学物理专业。这意味着医学物理专业毕业生将有机会获得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发展机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泰山医学院等曾尝试申请开办医学物理专业,但未能获准。如今,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法》及新的管理办法,学校可自主设置部分专业,这为医学物理专业的设立提供了可能性。虽然目前该专业的规模招生要到2012年,但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于医学物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胡逸民教授和李进平副研究员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医疗机构中的医学物理师、医学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才,以及高档医疗设备产业的研发人才。他们指出,目前我国在这三方面的人才市场上有巨大的需求。

这一学科的制度建设之路充满了艰难与挫折,但无数人的努力使得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他们的付出和坚持值得我们敬佩和感激。随着医学物理专业的设立,我们期待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能够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关于医学物理学科的诞生与成长

早在20世纪50年代,医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崭露头角。英国率先成立了“英国医院物理学家协会”,正式确认了医学物理学家或医学物理师的职业地位。随后,美国、印度等国家也纷纷跟进,建立了相应的医学物理学科和协会。至60年代,医学物理学业已细分为放射肿瘤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核医学物理学和医用辐射安全与防护等专业领域。国际上,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职称体系建设,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尽管我国尚未正式确立医学物理学科,但多年来,众多大学和个人已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理工大学物理系及相关学科的毕业生在我国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影像诊断和核医学领域,为我国医学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医学物理学分会现有会员近0名,遍布全国各级临床医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持续推动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也被列入中国科协核心期刊,展示了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蓬勃发展态势。

在医学物理教育方面,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开设医学物理专业或研究方向。例如,北京大学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中设立了医学物理研究方向,并建立了独立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众多硕士生和博士生。清华大学也从工程物理系开始了核医学仪器的研究,并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些努力都为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我国医学物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但任务依然艰巨。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以及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为此付出努力。我国早已不再是从零开始构建医学物理学科,而是已经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明思想财富。我国医学物理学科及专业和医学物理师制度的建立,条件是成熟的。为了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和,为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4年的香山会议凝聚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智慧与努力,他们长期奔走呼号,希望解决医学物理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铭记他们的贡献,并继续努力,为推动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在中国的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共识已经达成,这份共识源自包括三位执行主席在内的11位院士和15位教授对吴仪副总理的信函,以及吴仪副总理对卫生部党组和陈至立国务委员的批示。这一共识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为国献计献策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对解决医学领域问题的殷切期望。

自2009年以来,《卫生部陈竺部长关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胡逸民来信的批复》等文件的发布,进一步鼓舞了医学界的士气。这次会议讨论的成果完全体现了这些文件的精神,同时也传达了全国医学物理学界的美好愿景。

医学物理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型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一。医学物理师与临床医师配合,在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核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诊疗设备在我国医疗机构中的广泛应用,对高水平的医技人才,即合格的医学物理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高水平的医技人才匮乏,设备的总体应用水平不高,因诊断信息不准确和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和诉讼不断。建立医生和物理师共同对患者负责的体制,大力培养医学物理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欧美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物理师制度,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物理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在肿瘤放射治疗科、核医学和影像诊断科等领域严重缺乏。许多优秀的理工毕业生选择到国外医疗机构工作,而医院中的物理人员也因“职、权、利”不明确而很容易被外国医疗设备公司聘用。

胡逸民先生和李进平先生两位学者提出了设立医学物理师制度的建议,认为应该建立与医师、技师相对应的职称体系,包括住院物理师、主管物理师、副主任物理师、主任物理师四个职级级别。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物理人员的职称问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医学物理事业。

大力推进以诊疗设备为代表的高新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制造业和软件业的高科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标志作用。为满足我国人民追求健康长寿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医疗设备产业,并培养一大批高精尖应用型医学物理师人才队伍。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在中国医学物理学分会中,李进平副秘书长肩负着协助胡逸民教授专职分管医学物理学科申报及医学物理师制度规划的重要任务。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全国各大院校的院系将纷纷设立医学物理专业,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提供教育机会。这不仅包括组织编订教材和开展学术研讨,更需要我们协同各方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代表组织之一,中国医学物理学分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将携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职称评定标准,推动教材的编写和培训工作。作为中国科协旗下的医学物理学和医学物理师学术组织,我们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我们将全力以赴,配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等开展工作,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的目标是为人类和中国百姓的福祉作出独特的贡献。我们将致力于提高医学物理学科的地位,推动医学物理师的职业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医学物理学科将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物理师将成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编制教材和开展学术研讨,更是要推动医学物理学科的实践应用。我们将积极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着未来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