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副局长唐小平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回忆起了十年前那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作为广州市属医院最年轻的院长,他当时带领市第八人民医院迎战非典,成功创下了省内收治非典病人的纪录。
唐小平说,抗击非典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但他有信心能够取得胜利。当年,他带领市八医院面对短时间内大量非典病人的涌入,医护人员不足和疫情的快速蔓延让情况变得严峻。他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
当时,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品十分紧缺。医院的后勤人员连夜赶制了口罩和帽子,用12层棉纱缝制出防护用品,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随着疫情的加剧,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出现症状倒下,但唐小平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镇定和信心。他们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并与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多国部队”,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
回忆起那段日子,唐小平仍然历历在目。他说,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里非常难过。他们始终坚持着,为了病人和家人的健康而努力。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这场非典疫情也让唐小平见证了广州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他表示,现在的广州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体系,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他认为,这场非典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广州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在唐小平的带领下,市八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这场战斗不仅考验了他们的医疗水平,更考验了他们的人性和勇气。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树立了榜样。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仍然应该铭记那些为抗击非典疫情付出努力的医护人员和所有人的努力。他们的付出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勇气,也看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抗击疫情:人工负压系统的诞生与应用
市八医院,作为广州最早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医疗机构,见证了那段艰难岁月的抗疫历程。病毒最凶猛的一、二代病人大多集中于此,医护人员亦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有效遏制病毒在医院内部的传播,市八医院采取了一项创举——利用人工负压系统,为病房输送新鲜空气。
唐小平医生,作为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深感通风对于控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面对当时负压病房的短缺,他们创造性地采取了自制“人工负压病房”的方案。每个病房装备了六个大功率工业风扇,三个送新风,三个排风,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这一措施在2月20日后取得了显著成效,再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件。这一创举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
著名流行病专家詹姆斯·马奎尔在市八医院了解疫情时,被这一举措深深打动。他感慨地在操场上对众多记者表示,这里的医务人员展现了大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家医院,除了大量SARS病人外,还有其他众多病人,但交叉感染的发生却很少。他称赞道,任何一家医院都很难做到如此出色。
唐小平医生还分享了他对“抗非”时期感受的反思。他提到,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的身体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在非典时期,人心惶惶,医生更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关爱病人。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救治病人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是心灵的抚慰。
从医多年的唐小平认为,非典是他感到最有救治价值的疾病之一。与此相比,重症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特效药相对缺乏。但非典病人只要度过最痛苦的急性期,就能逐步康复。这一过程中,每听到一个病人转危为安的消息,都让他深感医生职业的价值所在。
抗非过程也暴露出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促使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逐步完善。唐小平在调任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后,更是从临床专家、医院管理者转型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他认为,现在的体制已逐渐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所加强。广州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非典后已逐渐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市八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新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负压病房等硬件设施、物资储备等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医疗领域里,新的传染病如同隐形猛兽,总会在某个时刻悄然现身,而旧的传染病也如同顽强的野草,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能重新死灰复燃。面对这样的局势,医护人员就如同守护生命线的战士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我坚信,当广州遭遇类似非典这样的重大传染病事件时,我们的应对将会更上一层楼,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能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州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见证了医护人员在面对疫情时的勇敢与坚韧,也看到了医疗系统在应对危机时的灵活与高效。我们深知预防胜于治疗的重要性,因此始终将防控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强预警机制,提高应对效率。我们也重视国际合作,共同分享经验,携手应对挑战。
广州的医护人员是这场战斗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他们是广州的骄傲,也是我们应对疫情的最坚实后盾。
我们的医疗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了医疗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坚信,假如广州遇到像非典那样的传染病,我们的应对将会更加成熟、更加出色。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专业的技能,迎接挑战,守护生命。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相信广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